筋。络于目。
寒则筋急而僻。热则筋缓而纵。故左中寒。则逼热于右。右中寒。则逼热于左。寒者急而热者缓也。急者皮肤
顽痹。营卫凝滞。治法急者缓之。缓者急之。故用马膏之甘平柔缓。以摩其急。以润其痹。以通其血脉。用桂
酒之辛热急束。以涂其缓。以和其营卫。以通其经络。桑能治风痹。通节窍也。病在上者酒以行之。甘以助之。
故饮美酒啖炙肉云。楼氏纲目云。以水调生桑灰于钩柄之坎缝处。连颊涂之。以收其弛。其桑钩柄别线系于肩
后。使勿走作也。王子接古方选注云。坎、颊间之坎陷也。以桑灰置之坎中。务使高下浓薄相等也。考、坎字
三说不同。然张注于高下以坐等。似为妥帖。李杲脾胃论有清阳汤。治口 颊腮急紧。乃为此证设焉。当并考。
志云。此治口颊 僻之法也。其转筋 疝诸证。治在燔针劫刺。
\x治在燔针劫刺\x 楼氏云。治在燔针之上。当有其病转筋者五字。如足厥阴筋行水清阴气之下所言也。
盖燔针但宜施于筋寒转筋之病。其筋热缓纵者。则不宜也。
\x名曰季春痹\x 张云。足阳明正盛之经。应三月之气也。志云。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阳明。故为季春之痹。
\x足太阴之筋\x(止)\x上结于内踝\x 张云。大指之端内侧隐白也。循 骨而上结于内踝。下商丘之次。
\x其直者络于膝内辅骨\x 张云。络、当作结。此自内踝直上结于膝内。辅骨。阴陵泉之次。简案、有直
者必有支者。疑脱之。
\x循阴股结于髀\x 张云。股之内侧曰阴股。结于髀。箕门之次也。
下引脐两胁痛。 甲乙下作上。是。
\x孟秋痹\x 张云。孟秋当作仲秋。此与下文足少阴条谬误。当迭更之。盖足太阴之经。应八月之气也。
志云。孟当作仲。酉者八月。主左足之太阴。故为仲秋之痹。
\x起于小指之下\x(止)\x结于内辅之下\x 甲乙下下有入足心三字。张云。起小指之下。邪趋足心。又邪趋
内侧上然谷。并足太阴、商丘之次。走内踝之下。结于跟踵之间。与太阳之筋合。由踵内侧上行结于内辅骨。
下阴谷之次。
\x主痫螈及痉\x 张云。痫、癫痫也。螈、牵急也。痉、坚强反张。尤甚于螈者也。足少阴为天一之经。
真阴受伤。故为此病。
\x在外者\x(止)\x不能仰\x 张云。在外者与太阳之筋合。故不能俯。在内者循脊内挟膂上至项。故不能仰。
阳病者即在外者也。阴病者即在内者也。余伯荣云。足少阴之筋与足太阳之筋。上合于颈项。此脏腑阴阳之气
交也。病在外在阳者。病太阳之气。故腰反折不能俯。在内在阴者。病少阴之气。故不能仰。如伤寒病。在太
阳则有反折之痉强。在少阴则蜷卧矣。简案、小儿痫病。有内钓外钓之别。亦此理也。
\x熨引饮药\x 张云。熨引所以舒筋。饮药所以养血。
\x所纽\x 所、诸本作折。是也。当改。张云。折纽者。
即转筋之甚。发日数。病日甚者。阴亏之极也。故当死不治。志云。纽折者痫 强痉也。如纽发频数而甚者。
死不治。
\x仲秋痹\x 张云。仲秋误也。当作孟秋。盖足少阴为生阴之经。应七月之气也。志云。仲当作孟。申者
七月之生阴也。主左足之少阴。故为孟秋之痹。
\x足厥阴之筋\x(止)\x结于内踝之前\x 张云。大趾上三毛际大敦次也。行跗上。与足太阴之筋并行。结于内
踝前中封之次。
\x结于阴器\x 张云。阴器者。合太阴、厥阴、阳明、少阴之筋。以及冲、任、督之脉。皆聚于此。故曰
宗筋。厥阴属肝。肝主筋。故络诸筋而一之。以成健运之用。
\x治在行水清阴气\x 甲乙。气、作器。张云。清理也。此言当以药治之。在通行水脏而调阴气。盖水则
肝之母也。志云。厥阴之木。气本于水。故治在行水。以清厥阴之气。
\x季秋痹\x 张云。足厥阴者。阴尽之经也。故应九月之气。志云。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阴。
\x手太阳之筋\x(止)\x应小指之上\x 张云。手小指之上外侧。少泽穴也。上行结于手腕外侧。腕骨、阳谷之次。
上循臂内侧。结于肘下锐骨之后。小海之次。但于肘尖下两骨罅中。以指捺其筋。则 麻应于小指之上。是其
验也。
\x后走腋后廉\x 甲乙作从腋走后廉。上绕 外廉。
\x走太阳之前\x 甲乙作出足太阳之筋前。张云。自腋下与足太阳之筋合走腋后廉。上绕肩胛。行肩外 。
肩中 。循颈中天窗之分。出走太阳经筋。自缺盆出者之前。同上结于耳后完骨之次也。简案、张注为足太阳。
乃与甲乙符矣。马为手太阳。误。
\x痛应耳\x(止)\x乃得视\x 甲乙。得、作能。马云。其颈痛应耳中鸣而痛。其颈痛。又引于颔而痛。且其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