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至也。往者追其气之行也。故五至而迎其五脏之气至即
已。若五往而追之。则五脏之气尽泄于外矣。
\x非能绝其命 而倾其寿者也\x 张云。不知刺禁。所以杀人。针非绝人之命。倾人之寿者也。志云。
非由命之自绝。
寿之自绝。实所以杀生人也。
\x窥门\x(止)\x死于堂上\x 马云。吾窥门而见其刺。其人当死于家中。吾入门而见其刺。其人当死于堂
上。死之最易。又如是耶。张云。门即生气。通天等论。所谓气门之门也。 门而刺。言犹浅也。浅者害迟。
故死于家中。入门而刺。言其深也。深则害速。故死于堂上。志云。 者。窥俟其所出也。门首。卫气篇之所
谓契绍之门户。乃气血从孙络而出于皮肤之门也。故俟其气之出门而刺之者。稍缓而死于家中。入门而逆刺于
络内者。即死于医者之堂上也。夫天气一日一夜。绕地环转一周。逆则不过一周而死。况针刺之伤乎。简案、
三家所取义各异。未知孰是。



<目录>卷五

<篇名>五禁篇第六十一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内有五禁、五夺、五过、五逆、九宜等法。然以五禁为首。故名篇。
\x五过\x 张云。补之过度。资其邪气。泻之过度。竭其正气。是五过也。
介按、疏五过论曰。不知病情。治之一过也。不知补泻。治之二过也。工不知诊。治之三过也。病不能
医。治之四过也。医不能明。治之五过也。
\x甲乙日自乘\x(止)\x是谓五禁\x 马云。天干之应人身。头为甲乙。肩喉为丙丁。戊己为手足。四
肢合辰戌丑未之四季。庚辛应股膝。壬癸应足胫。故凡天干自乘之日。皆无刺之。发 振埃。俱刺法名目。见
本经刺节真邪篇。张云。日自乘者。言其日之所直也。简案、据刺节真邪篇。发 之刺。治耳目之病。即头面
之病。振埃之刺。治咳喘胸满。肩息上气等之病。即肩喉兼全之病。去爪之刺。刺关节脉络四肢之病。
即泻脾土之水。
\x是五夺也\x 张云。此五夺者。皆元气之大虚者也。若再泻之。必置于殆。不惟针刺。用药亦然。
\x热病脉静\x(止)\x是谓五逆也\x 甲乙无下血 三字。张云。热病脉静。阳证得阴脉也。汗已出。脉躁
盛。真阴败竭也。病泄脉宜静。而反洪大者。孤阳邪胜也。着痹破 。身热而脉偏绝者。元有所脱也。淫而夺
形。身热下血 者。精血去而亡阴发热也。寒热夺形。而脉坚搏者。脾阴大伤。而真脏见也。凡此五逆者。皆
阴虚之病。故本神篇曰。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是皆不可刺者也。马云。其身热脉宜洪盛。今已偏绝。盖
偏则一手全无。绝则二手全无也。淫者好淫也。志云。淫者酷虐之邪。夺形者。邪伤形也。如但热不寒之疟气。
内藏于心。而外淫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肌肉。简案、马偏绝及淫字之解。恐非也。伤寒论云。脉阴阳俱盛。
大汗出。不解者死。成氏注云。若汗出不解。则邪气内胜。正气外脱。故死。内经云。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千金云。热病已得汗。脉尚躁盛。此阳脉之极也。死。



<目录>卷五

<篇名>动输篇第六十二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内论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之俞穴。独动不休。故名篇。
\x经脉十二\x(止)\x何也\x 甲乙作经脉十二。而手太阴之脉独动不休。何也。无足少阴阳明五字。张云。
手足之脉。共十二经。然惟手太阴、足少阴、足阳明三经。独多动脉。而三经之脉则手太阴之太渊。足少阴之
太溪。足阳明上则人迎。下则冲阳。皆动之尤甚者也。
\x是明胃脉也\x(止)\x故动而不止\x 甲乙。是、作足阳二字。
是也。志云。是明胃脉者。谓宗气荣气卫气。皆胃腑水谷之所生也。清气者。宗气也。积于胸中。上注于肺。
肺气从手太阴之经而行于十二经脉。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动而行三寸。一吸脉再动而行三寸。呼吸定
息。脉行六寸。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是以十二经中皆有动脉也。
\x上十焉息\x(止)\x不知其极\x 甲乙十八俱作出字。马云。上之从息而行者。可拟十分。下之伏于脏内者。
可拟八分。但不知其何道而来。何道而还。罔有抵极。张云。寸口手太阴脉也。上下言进退之势也。十八喻盛
衰之形也。焉、何也。息、生长也。上十焉息。言脉之进也其气盛。何所来而生也。下八焉伏。言脉之退也其
气衰。何所去而伏也。此其往还之道。真若有难穷其极者。志云。上十焉息者。谓胃腑所生之清气。如弓弩之
发尽。过于寸口。以应呼吸定息。下八焉伏者。谓胃腑所生之荣气。如水之下岸。流溢于中。而伏于胞内。简
案、三家之解。未知孰是。但张注似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