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知云伤寒痞者从血中来从外之内从无形杂病痞者亦从血中来从内之外从有形故无形以
苦泄之有形以辛散之
按痞之凝滞闭塞人皆知气之不运也独东垣指以血病言之谓下多则亡阴而损血此前人之未
论也世有用气药治痞而不效者盖不知此理故也



<目录>卷三十七\心下痞满门

<篇名>论诸泻心汤用药寒热不同

属性:保命集云三阴三阳之标本治各不同有用寒药而为热痞大黄黄连之类也有用寒热药者阴与
阳不
和而痞大黄黄连加附子之类也有用辛热药多而寒药少者阴盛阳虚而痞半夏甘草生姜泻心三方
之类泻心汤者非泻心火之热泻心下之痞也通而论之其药阳多而阴少盖病发于阴而得之有大黄
黄连泻心汤独为阴心下痞而脉疾一证桂枝后用从太阳浮弱所变余皆阴阳杂用



<目录>卷三十七\心下痞满门

<篇名>论痞为热证

属性:直格云伤寒里之阴分已受热邪是病发于阴也或热微下证未全误下之早则里热除去表热乘
虚入
里而作痞也故仲景攻痞多用大黄黄连黄芩寒药尔后或加附子干姜之类者是以辛热佐其寒药欲
令开发痞之怫热结滞也非攻寒耳
按前保命集论泻心汤分阴阳寒热多少而用药可谓详切矣而此论则专主于热二者似乎不同
要之
各有所当盖直格是言其受病之本保命集是论其用药之标若以为痞有阴寒之证耶则仲景泻心五
方何皆用黄芩黄连之药若以为痞无阴阳之异耶何泻心汤又有兼用干姜附子半夏生姜之类者也
一言其本一论其标而已
谨按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 满痞塞皆土之病也与胀满有轻
重之
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亦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盖误下则里气虚
故伤寒之表邪乘虚入于心下杂病则所受之邪气亦蓄于心下因致痞也亦有不因误下而得之如中
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积不能施化为痞者有湿热太甚土乘心下为痞者故古方治
痞用黄连黄芩枳实之苦以泄之浓朴生姜半夏之辛以散之人参白术之甘苦温以补之茯苓泽泻之
淡以渗之随其病之所在以调之也既痞同湿治惟宜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证庶可略与疏导
世人苦于痞塞喜行利药以求速效临时通快痞若再作益以滋甚是皆不察夫所谓下多亡阴之意也
心下痞满治法



<目录>卷三十七\心下痞满门

<篇名>治热之剂

属性:仲景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或寸沉关浮而有热者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锉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按此手少阴经药也出阳明例成无己云大黄黄连以导泻心下之虚热以麻沸汤渍服者取其气
薄而泄虚热也
又按活人云伊芳尹汤液论大黄黄连黄芩汤共三味今监本无黄芩脱落之也又保命集无黄芩却
加甘草(一两)



<目录>卷三十七\心下痞满门

<篇名>散寒泄热之剂

属性:仲景附子泻心汤治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脉沉迟也
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别煮)
上锉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半夏泻心汤治汗下后身寒痞满而呕食饮不下脉微
按之不痛非柴胡证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生姜泻心汤治汗下后胃中不利干噫食臭自利肠鸣胁下有水气而心下痞满
比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 减干姜作(一两)
甘草泻心汤治下之后腹中雷鸣心下痞硬再下之痞益甚此非结热以胃中虚客气上逆也
比半夏泻心汤无人参加甘草作(四两)
按以上诸泻心汤元戎云手少阴药也以其心下痞故入阳明例况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大黄为
上下通经之剂安得不例阳明乎
秘藏大消痞丸治一切心下痞闷及积年久不愈者
黄连(炒) 黄芩(各六钱) 姜黄 白术(各一钱) 炙甘草 砂仁 干生姜
神曲(炒各一钱) 人参(二钱) 枳实(炒五钱) 橘皮(二钱) 泽泻(三钱) 浓朴(炒三
钱) 猪苓(一钱半)半夏(四钱)
上同为细末水浸蒸饼丸桐子大每五十丸至百丸白汤下
枳实消痞丸治右关脉浮弦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
枳实 黄连(各五钱) 干生姜(二钱) 半夏曲(三钱) 浓朴(炙四钱) 人参(三钱) 白
术(三钱) 炙甘草(二钱) 茯苓 大麦面(各二钱)
上同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每三五十丸温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