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通关窍之剂

属性:苏合香丸治卒暴厥不知人未辩风痰气厥宜与此膏化浓汤灌之惺后却议脉证用药
吐剂
瓜蒂散
方见痰饮门口噤者或先用搐鼻药



<目录>卷四十七\厥证治法

<篇名>升发之剂

属性:三因追魂汤治卒厥暴死及主客忤鬼击飞尸气绝不觉口噤
麻黄汤 方见寒门
上 咀水煎灌之不下者分病患发左右捉搦按肩引之令服取效千金方加桂
按此治感中邪气之剂也



<目录>卷四十七\厥证治法

<篇名>治寒之剂

属性:四逆汤治寒厥表热里寒下利清谷食入则吐脉沉伏手足冷
方见寒门
按此治寒热之剂并出寒暑例然内因气血之剂详见各门宜对证选用兹不详录



<目录>卷四十七\厥证治法

<篇名>治热之剂

属性:白虎汤治热厥腹满身重难以转侧面垢谵语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沉滑 方见暑门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门

<篇名>内经叙痹

属性:经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以冬遇
此为骨痹以夏遇此为筋痹以夏遇此为脉痹以至阴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
按本论备五脏等痹甚详宜玩本文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门

<篇名>脉法

属性:脉经曰脉涩而紧痹病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门

<篇名>论痹证所因不同

属性:陈无择曰虽三气合痹其用不同三气袭人经络入于筋脉皮肉肌骨久而不已则入五脏烦满喘
而呕
者是痹客于肺烦心上气嗌干恐噫厥胀满者是痹客于心多饮数小便小腹痛如怀妊夜卧则惊者是
痹客于肝善胀尻以代肿脊以代头者是痹客于肾四肢懈堕发咳呕沫上为大寒者是痹客于脾又有
肠痹胞痹及六腑各有俞风寒湿所中治之随其腑俞以施针灸之法仍服逐三气发散等药则病自愈
大抵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
肉则不仁在脾则寒逢寒则急逢热则纵又有血痹以类相从外有支饮作痹
谨按痹之为证有筋挛不伸肌肉不仁者与风证绝相似故世俗多类于风痿痹证通治此千古之
弊也
徐先生已于卷首分出痿证一门大抵固当分其所因风则阳受之痹感风寒湿之气则阴受之为病多
重痛沉着患者难易得去如钱仲阳为宋之一代明医自患周痹止能移于手足为之偏废不能尽去可
见其为难治也况今世俗多类于风证通治宜乎不能得其病情也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门

<篇名>论痹因虚所致

属性:严氏曰痹证因体虚腠理空疏受之而成逢寒则急蓬热则纵随所受邪气而生证也诊其脉大而
涩为痹脉来急亦为痹脉涩而紧者亦为痹又有风血痹阴邪入于血经故也
谨按人感三气为痹者正因形虚血虚尔但有在肌皮血脉浅深之异故入脏者死虽陈氏具经论
颇详而其方未能以尽其变学人自宜充扩也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治法

<篇名>温经胜湿之剂

属性:三因附子汤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附子(生) 白芍 桂心 甘草 白茯苓 人参(各三分) 白术(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煎服
按此太阳例药温中解表之剂



<目录>卷四十八\痹证治法

<篇名>疏风养血之剂

属性:三因黄 五物汤治人骨弱肌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以微风遂作血痹脉当阴阳俱微尺
中少紧身体如风痹状
黄 芍药 桂心(等分)
上 咀每服四五钱入姜枣煎
严氏蠲痹汤治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痛或重举动艰难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当归 芍药 黄 片子姜黄 羌活(各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上 咀每服四五钱入姜枣煎
黄 酒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瘙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黄 防风 桂 天麻 萆 石斛 虎骨(炙) 白芍 当归 云母粉 白术 茵芋叶
木香 仙灵脾 甘草 川续断
上锉如麻豆大以生绢袋盛好酒一斗浸之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服之不拘时
防风汤治血痹皮肤不仁
防风(二两) 川独活 川当归 赤茯苓 秦艽 赤芍 黄芩(各一两) 桂心 杏仁 甘
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四五钱入姜煎
独活寄生汤治肝肾虚弱感风湿致痹两胫缓纵痹弱不仁
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