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癖积,加苍术、浓朴;治下部癖积,加青皮、枳壳。
栀连二陈汤加竹茹、干葛 治呕吐作痛。
\x滚痰丸\x 治痰癖作痛。
胃痛,要分别常痛、不常痛二条;又要细详若何痛重,若何痛缓。若饮食即痛,时常气
嗳,此伤饮食也,用家秘保和散。若痛而呕恶,吐出痰涎稍减,此痰饮痛也,平胃导痰汤。
胃脘有块,常痛不休,癖积痛也,家秘消坚散。时作时止,痛而汗出者,火也。热而无滞者
,清火为急,清胃汤;热而有滞者,消滞为先,栀连保和散。遇夜痛甚,逢冷即痛,按之有
形,或饮食入胃,从半边而下,此瘀血痛也,先用三棱丸,后用桃仁承气汤。痛而能食,得
食痛减,常下虫积者,平胃散加使君子。胃中有形,按之痛极,每夜发热者,此胃痈痛也,
凡见痛症,须防发毒,无论胸胁腰背,皆要按其痛处,若按之愈痛,每夜发热,要防内



<目录>卷一

<篇名>腋痛论

属性:秦子曰∶腋痛者,在两胁之上,奶旁外侧,痛连缺盆,肺经症也。若在腋之下,原是胁
痛,而非腋痛。方书以右腋为肺,左腋为肝,愚无左右之分,若见气粗喘咳者,即痛连左腋
,亦名肺病。即见肝家形症,只作金邪乘木,治肺不治肝。以腋下为肺之部分,不比胁肋,
主乎肝胆,此余宗钱仲阳肺脏治病之独诀。



<目录>卷一\腋痛论

<篇名>外感腋痛

属性:【外感腋痛之症】恶寒发热,喘急嗽痰,腋下作痛,痛引缺盆,此风寒伤肺症也。若
口渴面赤,吐痰干涸,小便短赤,此燥热伤肺症也。
【外感腋痛之因】风寒壅于肺经,腋为肺脉所注之俞,故腋为之痛。燥热刑金,肺气
焦满,攻注腋下,亦令人痛。是以风寒暑湿燥,皆有腋痛之候也。
【外感腋痛之脉】右寸浮紧,风寒伤肺。或见浮洪,风热之诊。或见躁疾,燥火刑金。
【外感腋痛之治】伤寒者,麻黄杏子汤。风邪伤肺,加味泻白散。燥火伤肺金之气者
,知石泻白散。燥火伤肺金之血者,青金泻白散。
\x麻黄杏子汤\x
麻黄 杏子 米仁 桑白皮 桔梗 甘草
\x加味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桔梗 杏仁 防风 黄芩 栝蒌仁 知母 薄
荷枳壳 橘红 甘草
\x清肺饮\x
山栀 黄芩 薄荷 甘草 桔梗 连翘
加竹叶七片,同煎。口渴,加石膏;大便秘,加大黄。
\x知石泻白散\x 家秘治火邪伤肺之气。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知母 石膏
胃火上冲,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黄芩。
\x青金泻白散\x 家秘治火邪伤肺之血。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山栀
肝火刑金,加白芍药;胃火旺,加干葛、石膏。



<目录>卷一\腋痛论

<篇名>内伤腋痛

属性:【内伤腋痛之症】无外感之邪,但两腋下作痛,或见咳嗽气逆,此内伤腋痛之症也。
【内伤腋痛之因】或恼怒怫郁,肝火刑金;或膏粱积热,熏蒸肺气;或房劳不谨,肾
火上冲。皆成内伤腋痛之症。
【内伤腋痛之脉】寸口脉大,肺气有伤。右关洪数,膏粱积热。脉沉而结,肺气
【内伤腋痛之治】若恼怒伤肝,木火刑金,加味泻白散。膏粱积热,土中之火刑金,
加味清胃汤,倍川连、枳壳。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家秘天地煎,合黄芩泻白散、二母汤。
\x加味泻白散\x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黄芩 柴胡 钩藤 苏梗 桔梗 山栀
\x加味清胃汤\x
升麻 川连 甘草 葛根 石膏 桑白皮 枳壳 地骨皮
\x家秘天地煎\x
天冬 地黄 黄柏 知母 川贝母 甘草 麦冬 桑白皮 地骨皮
水煎三四次,冲玄武胶收。
\x黄芩泻白散\x 即泻白散加黄芩。
\x二母汤\x 即贝母、知母,二味同煎。



<目录>卷一

<篇名>肩背痛论

属性:秦子曰∶《内经》云∶西风生于秋,病在肺, 在肩背。则肩背之痛,乃肺之分野;且
手阳明大肠之脉,循臂上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下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
,从缺盆,上颈贯颊。又云∶手太阳小肠之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其支别
者,从缺盆循颈,上颊。按此论之,则肩背肺俞之痛,乃肺与大小肠为患矣。故肺病则缺盆
中痛,肩背痛;大肠病,则耳后肩 肘臂皆痛;小肠病,则肩 肘臂肿痛。故凡背
部肺 作痛,要分别右左二 ,外感内伤,有余不足。若右肺 缺盆痛,此肺与大肠之症;
若左肺 缺盆痛,乃是肺与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