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散、琼玉膏、参苓河车丸。心阴不足者,天王补心丹。
\x三才汤\x 见前嗽血。
\x家秘肝肾丸\x 见前咳嗽。
\x龟鹿二仙胶\x 即玄武胶、鹿角胶。
\x生脉散\x 见前咳嗽。
\x琼玉膏\x 见前咳嗽。
\x参苓河车丸\x
河车一具,酒煮烂收干,打白茯苓五六两为丸,加人参更妙。
\x天王补心丹\x 见前咳嗽。



<目录>卷二\劳伤总论

<篇名>内伤劳伤

属性:【气虚劳伤之症】面黄肌瘦,气怯神离,动作倦怠,上半日咳嗽烦剧,下午身凉气爽
【气虚劳伤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形劳气散,或思想无穷,神气内夺,气虚劳伤之症
【气虚劳伤之脉】软弱细小,或虚大无力;左脉细弱,肝肾气虚;右脉细软,脾肺气
弱;弱而和缓,补之可生;弱而带数,有热难补。
【气虚劳伤之治】肝肾气虚,三才丹、玄武天地煎。脾肺气弱,脉缓者,归脾汤、生
脉散;脉数有热者,知柏参冬饮。
\x三才丹\x 见嗽血。
\x玄武天地煎\x 即天地煎加玄武胶。
\x归脾汤\x 见前吐血。
\x生脉散\x 见前咳嗽。
\x知柏参冬饮\x
知母(三钱) 黄柏(三钱) 人参(二钱) 麦冬(五钱) 广皮(一钱) 甘草(五分)



<目录>卷二\劳伤总论

<篇名>内伤劳伤

属性:【血虚劳伤之症】肌肉消瘦,五心烦热,毛焦皮燥,暮夜发热,昼则身凉,小便赤涩
,大便干结,此血虚劳伤之症也。
【血虚劳伤之因】阳盛阴虚,五志厥阳之火,时动于中,煎熬真阴,阴血日损,阳火
独旺,来克肺金,则血虚喘咳之症作矣。
【血虚劳伤之脉】虚小细数,兼见芤涩,细小血虚,芤涩血痹。左寸细数,心血不生
;左关细数,肝血不荣;右脉细数,脾虚血少;右脉芤涩,阳明血结。
【血虚劳伤之治】血虚,用四物汤。血痹,用活血汤。心血不生,天王补心丹。肝血
不荣,补肝汤。脾虚血少者,归脾汤。
\x四物汤\x 见前咳嗽。
\x活血汤\x
当归 赤芍药 丹皮 红花
四味煎汤。
\x天王补心丹\x 见前咳嗽。
\x补肝汤\x 见前肝劳。
\x归脾汤\x 见嗽血。
\x家秘补阴丸\x 治阴虚内热。四味为末,天地煎膏。
当归 白芍药(各四两) 黄柏 知母(各二两) 天门冬 生地(各八两)
\x家秘补阳丸\x 治阳虚内寒。四味为末,天地煎膏。
当归 白芍药(各四两) 肉桂 附子(各一两) 天门冬 生地(各八两)
\x家秘坎离丸\x 治阴阳两虚。
补阴丸加鹿角胶三两。补阳丸加玄武胶三两。



<目录>卷二

<篇名>饮症论

属性:秦子曰∶浓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属火化,饮属水湿,《金匮》论之甚详,分立痰
饮、悬饮、溢饮、支饮。四者条目外,又有留饮、伏饮二者。今余先将仲景所立六者,详别
明之。至燥痰、火痰、风痰等,另立痰症内。



<目录>卷二\饮症论

<篇名>痰饮

属性:【痰饮之症】其人素肥渐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心下胸胁支满,目眩,谓之痰饮
【痰饮之因】饮食不节,水浆不忌,胃虽能纳,脾不能运,肺不通调,停积于胃,则
成痰饮。痰饮内积,外不荣于肌表,则素肥渐瘦;由胃下流,水走肠间,则沥沥有声矣。
【痰饮之脉】或见弦数,或见弦紧,或见双弦,甚则沉伏。弦紧寒饮,弦数热痰。
【痰饮之治】《金匮》立法二条,一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不立方,以水寒
,温中健脾,则气化痰行,若用寒凉,反凝结不散矣。一曰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苓桂术甘汤主之;若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痰饮
胸满,推展苍朴二陈汤。
\x苓桂术甘汤\x 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x肾气丸\x 治痰饮短气,当从小便去者。
怀生地 泽泻 白茯苓 山药 丹皮 山茱萸 附子 肉桂
\x推展苍朴二陈汤\x 治胃家有水饮,胸满呕吐不渴者,饮伤肺则喘咳,饮伤胃则呕
熟半夏 广皮 甘草 白茯苓 熟苍术 浓朴
身热口渴加葛根。小便不利加泽泻。脉数者加山栀、川连。脉迟加煨姜。



<目录>卷二\饮症论

<篇名>悬饮

属性:【悬饮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