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行气于三阳,然亦赖脾气而后行,故曰亦也。三阳者,即六腑也。)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因
其经,因脾经也。脏腑得禀于阳明者,以脾经贯胃,故能为胃行其津液也。)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
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阴道,血脉也。此复明脾主四肢之义。)



<目录>十四卷\疾病类

<篇名>十四、五决十经

属性:(《素问・五脏生成篇》)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五决者,谓察五脏之疾以决死生,乃为诊病之纲纪也。)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始,病之始
也。建,立也。母,病之因也。不得其因,则标本弗辨,故当先建其母,如下文某脏某经之谓。)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五脉者,五脏之脉,各有其经也。又如肝脉弦,心脉钩,脾脉软,肺脉毛,肾脉石,皆所谓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
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头痛巅疾,实于上也。上实者因于下虚,其过在肾与膀胱二经。盖足太阳之
脉从巅络脑,而肾与膀胱为表里,阴虚阳实,故为是病。甚则腑病已而入于脏,则肾独受伤矣。)徇蒙招尤,目冥耳聋,
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徇,亦作巡,行视貌。蒙,茫昧也。招,掉摇也。尤,甚也。目无光则
不明,头眩动则招尤不定,甚至目冥者不能视,耳聋者无所闻,其过在肝胆之气,实于下而虚于上也。盖足少阳之脉起
于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为此病。甚则自腑归脏,而并入于肝矣。
按∶此下三节,皆不言甚则入脏,盖文之缺而义则同也。)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支,
隔塞也。 ,胁之上也。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足阳明之脉属胃络脾,其支者循腹里,且脾胃皆主四肢,故为
支膈 胁,而四肢厥逆于下,胸腹冒闷于上者,皆过在足太阴阳明经也。 ,昌真切。)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
明、太阴。(上气,喘急也。肺居胸中,手太阴也,其脉起于中焦,上膈属肺。手阳明,大肠也,为太阴之表,其脉下入
缺盆络肺。二经之气,皆能逆于胸中,故为咳嗽上气之病。)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膈中,膈上也。
手太阳小肠之脉,入缺盆络心,其支者循颈上颊至目锐 。手少阴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支者上挟咽,系目系。
故病在膈中而为心烦头痛者,过在手太阳少阴也。)



<目录>十四卷\疾病类

<篇名>十五、八虚以候五脏

属性:(《灵枢・邪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有八虚,各何以候?(八虚,即《五脏生成篇》所谓八溪也,是皆筋骨之隙,气血之所流注者,
故曰八虚。)岐伯答曰∶以候五脏。(谓可因八虚以察五脏之病。)黄帝曰∶候之奈何?岐伯曰∶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
(人之五脏,惟肺与心居于膈上,其经属手,脾肝肾俱在膈下,其经属足,故肺心有邪,乘虚而聚,其气必留于两肘,
在肺则尺泽,在心则少海之次。)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肝与胆合,其经自足而上,皆行胁腋之间,故肝邪乘虚而聚
者,其气当流于两腋,即期门、渊腋等穴之次。)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脾与胃合,其脉皆自胫股上出冲门、气冲之
间,故邪气留于髀跨间者,知为脾经之病。髀,并米切,又音比。)肾有邪,其气留于两 。(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
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 者,知为肾经之病。 音国。)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
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 挛也。(机,枢机也。关,要会处也。室,犹房室
也。凡此八者,皆气血之所由行也,正气居之则为用,邪气居之则伤经络机关,而屈伸为之不利,此八虚可候五脏也。
音拘。)



<目录>十四卷\疾病类

<篇名>十六、邪盛则实精夺则虚

属性:(《素问・通评虚实论》)
黄帝问曰∶何谓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有微甚,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
夺,失也。愚按∶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二句为病治之大纲,其辞似显,其义甚微,最当详辨,而辨之有最难者何
也?盖实言邪气,实宜泻也;虚言正气,虚宜补也。凡邪正相搏而为病,则邪实正虚,皆可言也。故主泻者则曰邪盛则
实,当泻也;主补者则曰精夺则虚,当补也。各执一句,茫无确见,借口文饰,孰得言非?是以至精之训,反酿莫大之
害。不知理之所在,有必不可移易者,奈时医不能察耳。余请析此为四,曰孰缓孰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