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搏,濡弱
见于阳部,湿气搏暑也。小急见于阴部,暑气蒸湿也。许氏以关前为阳,关后为阴。纪氏以浮为阳,沉为
阴。是名湿温。先以白虎人参汤。次用白虎加苍术汤。头痛渐退,足渐温,汗渐止,三日愈。
孙兆治湿温病,遍身皆润,两足冷,腹满,不省人事,脉小弱而急。以五苓散合白虎汤,十余剂少苏,
更与清燥汤调理而安。凡阴病厥冷,胫臂皆冷,今胫冷臂不冷,故知非下厥上行,是阳微寒厥,而合用祛热药
也。
张石顽曰∶中 用白虎汤,热伤气之治也,用人参白虎汤,兼伤无形之气也。中暑用生脉散,暑伤无形
之气也。用清暑益气汤,暑伤于气,兼挟风热,乘虚伤其经也。伤暑用十味香薷饮,风热湿合而伤形气也。
偏于表,则变香薷饮为消暑十全;偏于里,则变香薷饮为六和汤。此夏月鼎峙三法。其用消暑丸者,上盛之
湿泛滥而为痞满也。用益元散者,下盛之热,阻滞而为溺涩也。用大顺散者,水果伤于脾也。用冷香饮子者,冷
食内伤于胃也。用来复丹者,阴气固结于下也。用五苓散者,阳气遏绝于内也。



<目录>卷之一\暑症论治

<篇名>暑症脉候

属性:暑脉虚而微弱,或虚大而散,或隐伏。仲景以弦细芤迟为伤暑。皆虚类也。《活人书》曰∶中暑与热病相
似,但热病脉盛,中暑脉虚,以此辨之。



<目录>卷之一\暑症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开痞〕\x半夏泻心汤\x 见前温。
〔清热〕\x桂苓甘露饮\x 肉桂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名五苓散。 加石膏、滑石、寒水石,名桂苓甘
露饮。
〔中 〕\x白虎汤\x 见前中风。
〔泻暑〕\x天水散\x 见前温。
〔除痰〕\x二陈汤\x 见前中风。
〔调中〕\x藿香正气散\x 见前中风。
〔凉血〕\x犀角地黄汤\x 见前温。
〔滋阴〕\x三才汤\x 天冬 地黄 人参 名三才汤。再加麦冬、生地黄,蜜丸。名人参固本丸。
〔滋液〕\x复脉汤\x 见前中风。
〔湿热〕\x苍术石膏汤\x 即苍术白虎汤,见前中风。
〔生津〕\x玉女煎\x 见前温。
〔宣窍〕\x至宝丹\x 见前中风。
〔清心〕\x牛黄丸\x 见前温。
〔开闭〕\x紫雪丹\x 黄金十两,或真金叶,煮取汁一斗,去金。入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五两,
以四味捣入前汁,煮五升,去渣。入乌犀角镑、羚羊角镑、木香、沉香研各五钱,元参、升麻各一两六钱,甘
草八钱,丁香捣一钱,以八味入前汁,煮取一升六合,去渣。入芒硝、焰硝各二两,入前汁中,微火煎,以柳
木槌搅不住手,候熬至七合半,倾入盆中,半日欲凝,入朱砂研细水飞五钱,麝香当门子研一钱二分,搅匀,
候结成霜紫色,铅罐收贮,每服一分至二分,冷水或薄荷汤下。能治一切实火闭结,狂越躁乱,口舌生疮。
〔回阳〕\x参附汤\x 人参 附子
〔补润〕\x两仪膏\x 人参 熟地 熬膏,白蜜收。
〔除湿〕\x四苓散\x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加桂,名五苓散。
〔冒暑〕\x香薷饮\x 见前中风。
〔涤饮〕\x消暑丸\x 半夏 茯苓 甘草 姜汁糊丸。
〔伤暑脉虚〕\x清暑益气汤\x 黄 人参 白术 苍术 神曲 青皮 陈皮 甘草 麦冬 五味子 当归
黄柏 泽泻 升麻 葛根 姜 枣
〔袭寒〕\x消暑十全饮\x 香薷(一钱半) 扁豆 浓朴 苏 术 赤茯 藿香 木香 檀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食伤〕\x六合汤\x 香薷 浓朴 扁豆 甘草 赤茯 藿香 砂仁 木瓜 人参 半夏 杏仁 姜 枣
〔清燥〕\x麦冬汤\x 石膏 知母 茯苓 白芍 山栀 竹茹 麦
冬白术 扁豆 人参 陈皮 乌梅 莲子 甘草
〔夹暑〕\x大顺散\x 干姜 杏仁 官桂 甘草
〔内伤〕\x冷香饮子\x 生附子 草果 橘红 甘草(各一钱) 姜(五片) 水煎冷服。
〔温里〕\x浆水散\x 肉桂 附子 干姜 甘草(各五钱) 良姜 半夏(各二钱五分) 浆水即淡醋,调药末,
每服一钱。
〔暑痿〕\x黄连解毒汤\x 见前温。
〔保肺〕\x生脉散\x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暑厥〕\x二香散\x 香附 香薷(各二钱) 苏叶 苍术 陈皮(各一钱) 浓朴 扁豆 甘草(各五分)
木瓜(二片) 葱 姜
〔暑风〕\x人参羌活散\x 二活 二胡 参 苓 芎 草 枳壳 桔梗(各六分) 天麻 地骨 薄荷(各三分)
〔胃实〕\x大小承气汤\x 见前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