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息有音者,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
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其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水者循津液而流,肾为水脏,主津液,
主卧与喘也。治阳明之气逆,四磨汤、七气汤。治肺络之气逆,杏子汤、小青龙汤、赵婢汤、苏子降气汤。
治肾气之逆,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汤、灵砂丹。
经曰∶寸口脉实者,肺实也,肺必胀,上气喘逆,咽中塞,如呕状,自汗,皆肺实之候。右寸脉虚者,肺虚也,
必咽干无津,少气不足以息。
《医通》曰∶肺虚受寒而喘,参苏温肺汤。寒郁热邪而喘,中
有热痰,遇冷即发,麻黄定喘汤。远年咳逆上气,胸满痞塞,声不出者,人参定喘汤。虚冷上气,劳乏喘嗽,
《千金》用半夏、人参、姜、桂心,甘草煎服。上气不得卧,生姜、人参、橘红、紫苏各一钱,五味数粒。肥
盛多痰,喘不能卧,元气未衰者,千缗汤,或合导痰汤。经年喘嗽,遇寒更甚者,九宝汤、安嗽化痰膏。喘嗽,
气从脐下冲上,尺脉洪数,兼盗汗潮热,属阴虚。六味汤加补骨脂、五味,送灵砂丹。
凡衰病产后喘促者,均为少气,虽素有痰火,亦由气虚。须大剂生脉散。若虚而欲脱,元海根摇,火冲
脐下逆冲而上,似喘非喘,吞若不及,急须峻补,镇摄丹田。大剂六味汤加五味、牛膝、青铅、元武甲心、
磁石。
喘与胀二症相因,皆小便不利,故喘则胀,胀必喘。先喘后胀者,治在肺;先胀后喘者,治在脾。经曰∶肺
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是小便之行,由肺气降下而输
化也。若肺受邪,则失降下之令,以致水溢皮肤,而生肿满。此喘为本,肿为标,治宜清金降气为主,而行水
次之。如脾主肌肉,恶湿克水,若脾虚不能制水,则水湿妄行,外侵肌肉,内壅滞上,使肺气不得下降,而喘
乃生。此肿为本,喘为标,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若肺病而用燥脾之药,则金得燥而愈喘,脾病而
用清金之药,则脾得寒而益胀矣。



<目录>卷之二\喘症论治

<篇名>喘症脉候

属性:喘脉宜浮迟,不宜急疾。喘逆上气,不得卧者死;上气面目肿,肩息,脉浮大者危。上气喘息低昂,脉滑,
手足温者生;脉涩,肢寒者死。右寸沉实而紧,为肺感寒邪。亦有六部俱伏者,宜发散,则喘定。



<目录>卷之二\喘症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通治〕\x定喘汤\x 麻 杏 芩 夏 草 白果 款冬 苏子
桑皮
〔补摄〕\x六味丸\x 见一卷中风。
〔发散〕\x三拗汤\x 见本卷哮。
〔解利〕\x华盖散\x 见本卷咳嗽。
〔痰火〕\x麻杏石甘汤\x 麻 杏 石 草
〔饮邪〕\x桂枝加朴杏汤\x 桂 芍 草 姜 枣 朴 杏
〔暑 〕\x香薷饮\x 见一卷中风。
〔暑 〕\x白虎汤\x 见一卷中风。
〔利湿〕\x四苓散\x 见一卷温。
〔散邪〕\x麻黄汤\x 麻 桂 杏 草
〔肺胀〕\x小青龙加石膏汤\x 小青龙见本卷咳嗽,此加石膏。
〔水停〕\x越婢加半夏汤\x 见本卷咳嗽。
〔水逆〕\x真武汤\x 术 附 苓 芍 姜
〔气痰〕\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火痰〕\x清膈煎\x 广皮(钱半) 贝母 浮石(各二钱) 胆星(一钱) 木通(钱半) 白芥子(七分)
〔怒喘〕\x三因四七汤\x 苓 夏 苏 朴 姜 枣
〔肺虚〕\x生脉散\x 参 五味 麦冬
〔胃虚〕\x人参五味汤\x 参 术 广皮(各一钱) 五味(九粒) 麦冬 杏仁(各八分) 姜(三片)
枣(二枚)
〔引火〕\x七味八味丸\x 见一卷中风。八味丸加牛膝、车前,名肾气丸。
〔纳气〕\x都气丸\x 六味丸加五味子。
〔产喘〕\x参苏饮\x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败血〕\x血竭散\x 血竭 没药(各一钱) 以陈酒、童便各半煎沸调服。
〔老人〕\x杏仁丸\x 杏仁 核桃肉 蜜丸。
〔虚衰〕\x嵩崖脾肾丸\x 肾气丸加骨脂、益智、砂仁。
〔支饮〕\x苓桂术甘汤\x 苓 桂 术 草
〔少气〕\x保元汤\x 见一卷火。
〔少气〕\x异功散\x 见一卷中风。
〔气逆〕\x四磨汤\x 见本卷哮。
〔气逆〕\x七气汤\x 参 桂 夏 草 姜
〔气逆〕\x杏子汤\x 麻 桂 杏 芍 姜 天冬
〔降气〕\x苏子降气汤\x 见本卷失音。
〔肾气〕\x麻黄附子细辛汤\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