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或由胃虚求食,温胃饮,理中汤。凡呕吐而心痛,当作
火治;口吐清水,当作虫治;心中如火,当作血虚治。



<目录>卷之三\呕吐论治

<篇名>呕吐脉候

属性:阳紧阴数为吐,阳浮而数亦为吐。脉紧而滑者吐逆,紧而涩者难治。寸口脉数者吐,脉弱而呕,小便复利,
身有微热,见厥者死。呕吐大痛,色如青菜汁者死。中焦哕逆,其声短,是水谷之病,为胃火,易治;下焦哕
逆,其声长,是虚邪之病,为阴火,难治。低声频密相连,为实,易治;半晌哕一声,为虚,难治。暴病发哕,
必痰食血,或怒气所干,易治;久病发哕者,多难治。



<目录>卷之三\呕吐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平肝〕\x左金丸\x 见一卷火。
〔平肝〕\x戊己汤\x 见本卷饮食。
〔胃寒〕\x吴茱萸汤\x 吴萸 人参 姜 枣
〔行滞〕\x香砂六君子汤\x 六君子加 木香 砂仁
〔镇逆〕\x旋复代赭汤\x 人参 甘草 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
姜枣
〔除痰〕\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扶阳〕\x理中汤\x 见一卷湿。
〔祛风〕\x真武汤\x 见二卷喘。
〔消痞〕\x生姜泻心汤\x 见本卷饮食。
〔液虚〕\x大半夏汤\x 半夏 人参 白蜜
〔行水〕\x小半夏汤\x 半夏 姜
〔化痰〕\x温胆汤\x 见一卷温。
〔伏蛔〕\x理中安蛔汤\x 参(三钱) 术 苓 姜(各一钱半) 川椒(炒,十四粒) 乌梅(三个)
不用甘草,忌甜。
〔蛔厥〕\x乌梅丸\x 乌梅 细辛 附子 桂枝 人参 黄柏 当归 川椒 干姜 黄连
〔伏蛔〕\x安胃丸\x 乌梅 川椒 川附 桂枝 干姜 黄柏 黄连 川楝子 广皮 青皮 白芍 人参
〔止呕〕\x半夏泻心汤\x 见一卷温。
〔暴吐〕\x生姜橘皮汤\x 橘皮 姜
〔呕吐〕\x橘皮半夏汤\x 橘皮 半夏 姜
〔暴吐〕\x枳桔汤\x 枳 桔 陈 朴 木香
〔反胃〕\x金花丸\x 生南星 生半夏(各一两) 天麻(五钱) 雄黄(二钱) 白面(三两) 滴水为丸,姜汤
下。
〔去积〕\x紫沉丸\x 杏 蔻 陈 夏 砂仁 乌梅 丁香 槟榔 沉香 木香 巴霜 醋糊丸。
〔通闭〕\x半夏生姜大黄汤\x 夏 姜 大黄
〔泄饮〕\x猪苓汤\x 猪苓 赤苓 白术
〔吐厥〕\x橘皮汤\x 橘皮 生姜
〔散逆〕\x橘皮竹茹汤\x 橘皮 竹茹 加姜汁 人参 甘草 大枣
〔逐寒〕\x半夏干姜汤\x 半夏 干姜 浆水煎。
〔温胃〕\x红豆丸\x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一粒) 姜汁糊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入一丸,
煨熟嚼之。
〔脾郁〕\x归脾汤\x 见二卷劳瘵。
〔漏气〕\x麦冬汤\x 麦冬 参 术 陈 苓 竹茹 甘草 芦根 玉竹 陈米 姜
〔走哺〕\x人参汤\x 人参 黄芩 知母 玉竹 芦根 竹茹 白术 栀子 陈皮 石膏
〔镇坠〕\x灵砂丹\x 见二卷喘。
〔镇逆〕\x养正丹\x 硝石 硫黄(各一两) 研末,入瓷器内微火炒,再研,次用水飞。元精石(一两)
五灵脂 青皮 陈皮(各二两) 醋糊丸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一名来复丹,又名黑锡丹。
〔胃虚〕\x比和饮\x 四君子汤加 陈皮 砂仁 藿香 神曲 陈米 伏龙肝 姜 枣
〔止吐〕\x藿香安胃散\x 橘皮 人参 丁香 藿香(各二钱五分)
〔清胃〕\x竹叶石膏汤\x 见一卷伤风。
〔劫饮〕\x二术二陈汤\x 见二卷痰饮。
〔和脾〕\x温胃饮\x 见一卷中风。



<目录>卷之三\呕吐论治

<篇名>呕吐脉案

属性:叔 深秋吸受秽邪,呕吐不已。先服藿香正气散,入口即吐,身热足厥,面黑眶陷,或进导痰温胃饮,
呕恶不纳。诊之脉虚少神,予谓此中宫虚极也。速用潞参、山药、茯苓、炙草、白术、橘白、苏子、莲子、红
枣、煨姜、粳米煎。稍稍与服,竟不吐,思食粥矣。后加减数味,调理而康。
李妪 由腰痛续得寒热呕吐,汗出畏冷,寸关脉伏,两尺动数。思高年水谷不入,呕多胃气先伤,况寸
关脉不见,阳气已虚,足必时厥,宜其汗出而畏冷也。自述胫寒至膝,乃用煨姜汁热服,呕定。即与粥汤,右
脉略起,因与吴茱萸汤,脉症悉平。
族某 胸痛食减吐酸,由肝逆浊泛。用吴茱萸、浓朴、枳壳、青皮、半夏、茯苓为末。空心日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