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滑泄,治取温
涩以摄真元。潞参、茯苓、黑甘草、炮姜、肉蔻、牡蛎(醋 )、山药(炒)、诃子肉,一服已减,十数服全
止。
族某 初春痛痢,痢后鲜血点滴,腹痛后重,脉大,口燥怯冷,动则气急。六旬以上,痢久阴伤及阳,
大忌发热。仿驻车丸,去黄连,用乌梅、阿胶(煨冲)、当归、白芍、熟地(俱炒)、五味、木香(煨)、炙
草,粳米汤煎。三服痢稀血止,去乌梅、木香,加参、 、陈、苓、莲、姜,十数服而平。
谭氏 六旬外,下痢旬余,犹然腹痛后重,溺涩脉洪,目赤颧红,寤烦口干。忽而香连丸,忽而粟壳汤,
忽而大黄,忽而肉桂,用药前后不伦,失于疏理。先以荸荠粉、山栀、石斛、丹皮、赤苓、麦冬、白芍、木
香汁、枳壳、地榆、灯心,一啜诸症减,纳粥糜矣。转方,用煨木香、陈皮、白芍、当归、茯苓、地榆、车前
子、甘草梢,痢大减,惟腹痛不定一处,则虚气滞也。用葱姜末炒麦麸,绢包热熨,痛已,服调理药而安。



<目录>卷之五

<篇名>头风论治

属性:(雷头风附)
风邪上干,新感为头痛,深久则为头风。其症头巅重晕,或头皮麻痹,或耳鸣目眩,眉棱紧掣。旧
素有痰火,复因当风取凉,邪从风府入脑,郁而为热为痛,甚则目病昏眩。头风不治必害眼。当分偏正、左右、
寒热、气血治之。痛在正顶,多太阳经风郁,宜川芎、羌活、蔓荆、苏叶等散之。太阳经从额至颠,络脑后
也。痛在左右,多少阳经火郁,宜甘菊花、丹皮、山栀、桑叶、钩藤等发之。少阳经从头角下耳,及耳之前后
也。痛偏左为风虚,宜川芎、当归、防风、薄荷。痛偏右为痰热,宜苍术、半夏、黄芩、石膏。气虚者为劳,
补中益气汤加川芎、天麻。血虚者善惊,四物汤加薄荷、白芷。热痛者恶热,消风散。冷痹者畏寒,追风散。
寒热久郁,发时闷痛,欲绵裹者多痰,二陈汤加酒芩。荆芥、川芎、薄荷、石膏、细辛。风兼热者,茶调散、
菊花散。寒挟湿者,导痰汤加苍术、白芷。痛连齿龈者,钩藤散加荆芥、薄荷。痛掣眉棱者,选奇汤。鼻流
臭涕者,芎犀散,或透顶散搐鼻出涎。脑后筋掣者,钩藤、荷叶边、连翘、苦丁茶、甘菊。气上攻痛者,全蝎
散。年久不愈者,乌头、南星末,葱汁调涂太阳穴。妇女血分受风者,养血祛风汤。其有因胆火上逆、为晕痛,
治宜泄热者,用羚羊角、生地、丹皮、甘菊、苦丁茶、嫩桑叶。因肝阳乘胃,为呕吐,治宜熄风者,用茯神、
甘菊炭、钩藤、半夏曲,薄荷、山栀。因肝阴虚,内风动,治宜滋液者,用复脉汤去参、姜、桂,加鸡子黄、
白芍。因暑热上蒙清窍、治宜清渗者,用石膏、荷梗、薄荷、羚羊角、通草、苡米。因阴伤阳浮,齿痛筋惕,
治宜镇摄者,用阿胶、牡蛎、生地、人参、白芍、钩藤。因内风头痛,泪冷目昏,治宜润养者,用杞子、首乌、
茯神、白芍、柏子仁、甘菊炭。头脑鸣响,状如虫蛀,名天白蚁者,茶子末吹鼻效。头多
白屑作痒者,零陵香、白芷煎汁,入鸡子白搅匀敷。雷头风肿痛起块,憎寒壮热,脑震如雷鸣者,清震汤、
解雷汤。雷头风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凉重剂,诛伐无过,河间立清震汤。脑风项背怯寒,脑户穴冷者,神
圣散。首风因于新沐,汗多恶风者,川芎丸、白芷丸。余参头痛门治。



<目录>卷之五\头风论治

<篇名>头风脉候

属性:浮为风,紧为寒。浮滑为风痰,洪数为风热。阳弦为头痛,细而坚为湿。弦而涩为气虚,芤为血虚。滑
为痰厥,头痛脉急短涩者死。凡诊寸脉短者头痛,寸口紧急,或浮或短或弦,皆主头痛。



<目录>卷之五\头风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气虚〕\x补中益气汤\x 见一卷中风。
〔血虚〕\x四物汤\x 见一卷中风。
〔热痛〕\x消风散\x 见二卷失音。
〔冷痛〕\x追风散\x 炮川乌 石膏 炒僵蚕 荆 防 芎 草(各五钱) 天麻 制南星 白附子 羌活
地龙 全蝎 白芷(各二钱半) 乳香 没药(各一钱二分) 为末,每服五分,茶调下。
〔痰痛〕\x二陈汤\x 见一卷中风。
〔风热〕\x茶调散\x 见一卷伤风。
〔风热〕\x菊花散\x 甘菊花 旋复花 防风 枳壳 羌活 石膏 蔓荆子 甘草(各一钱五分) 姜(三片)
〔痰湿〕\x导痰汤\x 见一卷中风。
〔齿龈〕\x钩藤散\x 钩藤 陈 夏 防 苓 参 草 麦冬 石膏 甘菊 或加生地、荆芥。
〔眉棱〕\x选奇汤\x 防风 羌活(各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八分)
〔臭涕〕\x芎犀散\x 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