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其支别者,亦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
中,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又心少阴之脉,直行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上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
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又小肠太阳之脉,自臂 ,上绕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
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手心主厥阴之脉,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别者,循胸出胁。
心少阴之脉,自心系下膈络小肠。故病如是。)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少阴之脉,从心系上挟咽
喉。故取舌本下,及经脉血也。)其变病,刺 中血者。(按∶变病,谓与初起之病不同也,注作呕变,误矣。
手少阴之 ,在掌后脉中,去腕半寸,当小指之后。)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螈,脚下痛。(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痿谓萎无力也。
脾太阴之脉,起于足大趾之端,循指内侧,上内踝前廉,上 内。肾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趋足心,
上内,出 内廉。故病则足不收行,善 ,脚下痛也。按∶王本善肌,甲乙经作善饥,是也,从之。)虚则
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太阴脉,从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
故病如是。灵枢经曰∶“中气不足,则腹为之满,肠为之鸣。”)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少阴,
肾脉也。以前病行善 ,脚下痛,故取之而出血。按∶注以善 脚痛为肾病,故取经兼及少阴,是也。但足不
收行,亦是肾病,注乃遗漏何也?!又经言脾病,如痰气壅滞则身重,火盛于府则善饥,其为实病无疑也。
至于肉痿、足不收行及痛等证,有似于虚,而不知火善消烁故肉痿,湿痰下注则不能行而且痛,火燥筋急则
善,病有似虚本实者,不可不知也。然此本言脾经之病,何以及肾?盖土实则乘其所胜而侮水,故脾经之病
且并传及于肾也。)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 、 、足皆痛。(肺藏气而主喘息,在变
动为咳,故病则喘咳逆气也。肺养皮毛,邪盛则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肾少阴之脉,从足下上循 内,出 内廉,
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今肺病则肾脉受邪,故尻、阴、股、膝、髀、 、 、足皆痛,故下取少阴也。
按∶肩背痛,注不明确。盖惟喘咳故气逆,惟气逆于上故肩背痛也。)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气虚少,
故不足以报入息也。肺太阴之络,会于耳中,故聋也。肾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今肺虚,则肾气不足以上润于嗌,故嗌干也。)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正谓 内侧内踝
后之直上,则少阴也。按∶此肺病也,亦何以并及于肾?盖肺者母也,肾者子也,母病必及其子,相因之势也。)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肾少阴脉,起于足而上循 ,复从横骨中,挟脐循腹里,
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胫肿而喘咳也。肾病则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肾邪攻肺,心气内微,心液为汗,故寝汗出
也。胫既肿矣,汗复津泄,阴凝玄府,阳烁上焦,内热外寒,故憎风也。)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
意不乐。(肾少阴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然肾气既虚,心无所制,
心气熏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阳脉,从项下行而至足。肾虚则太阳之气,不能盛行于足,故足冷而气逆也。
清谓气清冷,厥谓气逆也,以清冷气逆,故大腹小腹痛。志不足则神躁扰,故不乐也。)取其经,少阴、太
阳血者。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肝性喜急,故食甘物而取其宽缓也。)心色赤,宜食酸。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心性喜缓,故食酸物而取其收敛也。)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肺善气逆,故食苦物而取其宣泄也。)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究斯宜食,乃调利机
关之义也。肾为胃关,脾与胃合,故假咸柔软以利其关,关利而胃气乃行,胃行而脾气方化,故应脾宜味,与
众不同也。)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肾性喜燥,故食辛物而取其津润也。)此五者,
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 ,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用五味而调五脏,配肝以甘、心以酸、脾以咸、肺以苦、肾以辛,各随其宜,欲缓、欲收、欲 、欲泄、欲散、
欲坚而为用,非以相生相养而为义也。按∶此前王本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 ”十字,而此一段,王本又刻
在篇末。详察字义,前十字已具于此段内,因去之,移此段补之,庶几上下文义不致参错云。)
毒药攻邪,(辟邪安正,唯毒乃能,以其能然,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