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薄。雷风相薄之薄。击荡之称也。
\x不从内外中风之病\x 滑云。膏粱之疾。暴忧之病。内气暴薄。此三者。不从内。外中风之病。谓非外
伤也。以非外伤。故为病。留瘦住着。不若风家之善行数多也。吴同。张云。有病不从内。而外中风寒。藏蓄
不去。则伏而为热。故致燔烁消瘦。此以表邪留薄。而着于肌肉筋骨之间也。简按张从王注。为胜。下文云。
跛寒风湿之病也。即外中风之属。而留着者。则滑注不可从。
\x瘦留着\x 滑云。瘦。当作 。如人焉 哉之 。 。匿也。 匿住着。不之去也。吴仍此。简按改瘦
作。似僻。
\x 跛\x 马云。 。音只。跖同。孟子。鸡鸣而起章盗跖从庶。陈仲子廉士章从石。义同也。楚人谓跳
曰。跛。音波。易曰。跛能履。又音避。国语云。丘无跛。吴云。足前点步。谓之 。一足偏引。谓之跛。
张云。足不可行。谓之 。志云。 。足也。跛。行不正。而偏费也。高云。 。践履也。跛。不正也。简按
跖通。说文。跖。足下也。又作 。 跛。乃汉书 之义。(贾谊传。病非徒 也。又苦 。注。 。
脚掌也。 。戾也。)故王注云。足跛而不可履也。志仍此。方氏通雅。以 为螈 。太疏。
\x耳鸣\x 吴云。阳明胃脉。上耳前循发际。至颞 。故头痛耳鸣。为肠胃之所生。张同。简按口问篇云。
胃中空。宗脉虚。而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决气篇云。液脱者耳数鸣。据此数义。王注为得矣。



<目录>卷三

<篇名>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属性:\x更逆更从\x 张云。病者为逆。不病者为从。简按当从杨义。
\x阳道实阴道虚\x 张云。阳刚阴柔也。又外邪多有余。故阳道实。内伤多不足。故阴道虚。一曰。阴
道实则阳道虚矣。所谓更虚更实者。亦通。志云。阳刚阴柔。故阳道常实。阴道常虚。系辞曰。阴阳之义配日
月。白虎通曰。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月之为言。阙也。有满有阙也。所以有阙。何。归功于日也。简
按吴此下。补阴道实阳道虚一句。张引一曰。盖指吴注。然考上文云。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
主内。则阳刚阴柔之解。于文意较顺。
\x阳受之则入六腑\x 徐云。此言贼风虚邪。阳受之入六腑。饮食起居。阴受之入五脏。与阴阳应象论。
天之邪气。害人五脏。水谷寒热。害人六腑。两说相反。其理安在。此谓虚邪外伤有余。饮食内伤不足。二者
之伤。互有所受。不可执一而言伤也。
\x不时卧\x 张云。不能以时卧也。
\x故喉主天气\x 志云。此节用八故字。为阴阳异位故也。
\x上行极而下\x 志云。此言邪随气转也。人之阴阳出入。随时升降。是以阳病在上者。久而随气下行。
阴病在下者。久而随气上逆。
\x上先受之\x 简按百病始生篇云。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辨脉篇云。清邪
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正其义也。张云。上非无湿。下非无风。但受有先后耳。曰先受之。则后者可知矣。
\x不得至经\x 马云。胃气不能自至于四肢之各经。必因于脾气之所运。简按至经。从太素作径至。为胜。
\x长四脏\x 马云。长。掌同。主也。
\x着胃\x 高云。着。昭着也。胃土水谷之精。昭着于外。简按马云。着。着同。此从王注也。高属强解。
\x上下至头足\x 张云。脾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又岂独主一时而已哉。
\x足太阴者三阴也\x 高云。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故足太阴者。三阴也。
\x为之行气于三阴\x 吴云。为之。为胃也。三阴。太少厥也。脾为胃行气于三阴。运阳明之气。入于诸阴也。
\x为之行气于三阳\x 吴云。为之。为脾也。行气于三阳。运太阴之气。入于诸阳也。
\x阴道不利\x 吴云。血道不滑利也。高云。即脉道不利也。简按上文云。脉道不利。高注为长。



<目录>卷三

<篇名>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属性:吴云。解。释也。释阳明脉为病之义。
\x主肉\x 甲乙作肌肉。简按新校正云。脉。作肌。误。
\x惋\x 甲乙。作闷。释音。惋。乌贯切。简按集韵。惋。愠。宛。 同。音郁。心所郁积也。即与王注
符。若乌贯切。则为骇恨惊叹之义。志云。惊恐貌。高云。惊顾也。并乖经旨。
\x阳盛\x 甲乙。作邪盛。
\x骂詈\x 韵会。正斥曰骂。旁及曰詈。一切经音义云。詈。亦骂也。今解。恶言及之曰骂。诽谤咒诅曰詈。
\x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x 吴本。十字改为歌二字。简按问语乃然。当从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