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阴间冷汗,两丸冷,是邪气乘其本,而正气走于经脉中也。遇
寒,则必作阴阴而痛,以此辨丹田中伏火也。加黄柏、生地黄,勿误作寒证治之。如秋冬天
气寒凉而腹痛者,加半夏,或益智,或草豆蔻之类;如发热,或扪之而肌表热者,此表证也
,只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亦能得微汗则凉矣;如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疼痛,乃肾肝中
伏湿热,少加黄柏,空心服之,不愈,更增黄柏,加汉防己五分,则脚膝中气力如故也;
如多唾,或唾白沫者,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如少气不足以息者,服正药二三服;气犹
短促者,为膈上及表间有寒所遏,当引阳气上伸,加羌活、独活, 本最少,升麻多,柴胡
次之,黄 加倍。



<目录>卷中

<篇名>肠下血论

属性:《太阴阳明论》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夫肠 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派,如HT 桶
涌出也。今时值长夏,湿热大盛,正当客气胜而主气弱也,故肠 之病甚,以凉血地黄
汤主之。



<目录>卷中

<篇名>凉血地黄汤

属性:黄柏(去皮,锉,炒) 知母(锉,炒,以上各一钱) 青皮(不去皮y) 槐子(炒) 熟地黄
当归(以上各五分)
上件 咀。都作一服,用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
当下之;如有传变,随证加减∶如腹中动摇有水声,而小便不调者,停饮也,诊显何脏之脉
,以去水饮药泻之;假令脉洪大,用泻火利小便药之类是也;如胃虚不能食,而大渴不止者
,不可用淡渗之药止之,乃胃中元气少故也,与七味白术散补之;如发热恶热,烦躁,大渴
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兼目痛鼻干者,非白虎汤证也,此血虚发
躁,当以黄 一两、当归身二钱, 咀,水煎服;如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
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慎勿利之,利之则必致病重,反郁结而不通也,以升阳除
湿防风汤举其阳,则阴气自降矣。



<目录>卷中

<篇名>升阳除湿防风汤

属性: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以上各一钱)
上件 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
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
,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
汤中加下泄药。



<目录>卷中

<篇名>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属性:《六元政纪论》云∶木郁则达之者,盖木性当动荡轩举,是其本体,今乃郁于地中,无
所施为,即是风失其性。人身有木郁之证者,当开通之,乃可用吐法,以助风木,是木郁则
达之之义也。又说,木郁达之者,盖谓木初失其性,郁于地中,今既开发,行于天上,是发
而不郁也,是木复其性也,有余也;有余则兼其所胜,脾土受邪,见之于木郁达之条下,不
止此一验也。又厥阴司天,亦风木旺也,厥阴之胜,亦风木旺也,俱是脾胃受邪,见于上条
,其说一同。或者不悟“木郁达之”四字之义,反作“木郁治之”,重实其实,脾胃又受木
制,又复其木,正谓补有余而损不足也。既脾胃之气先已不足,岂不因此而重绝乎!
再明胸中窒塞当吐,气口三倍大于人迎,是食伤太阴。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
,不吐则死。以其下部无脉,知其木郁在下也,塞道不行,而肝气下绝矣。兼肺金主塞而不
降,为物所隔,金能克木,肝木受邪,食塞胸咽,故曰在上者因而越之。仲景云∶实烦以瓜
蒂散吐之;如经汗下,谓之虚烦,又名懊 ,烦躁不得眠,知其木郁也,以栀子豉汤吐
之。昧者将膈咽不通,上支两胁,腹胀,胃虚不足,乃浊气在上则生 胀之病吐之。况
胃虚必怒,风木已来乘陵胃中,《内经》以铁落镇坠之,岂可反吐,助其风木之邪?不主吐
而吐,其差舛如天地之悬隔。大抵胸中窒塞,烦闷不止者,宜吐之耳。



<目录>卷中

<篇名>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

属性:《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宫,神明出焉。凡怒、忿、悲、思、恐、惧,皆损
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
,火者,七神之贼也。故曰阴火太盛,经营之气,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