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 木香(一钱)
甘草(二钱炙) 枣仁(三钱) 当归(三钱) 桂圆(五枚去壳)
心主生血。脾主统血。养荣汤。以治心为主。归脾汤。以治脾为主。心血生于脾。故养荣汤补脾以益心。脾
土生于火。故归脾汤导心火以生脾。总使脾气充足。能摄血而不渗也。
\x养真汤\x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甘草(钱半) 山药(三钱) 莲米(三钱) 麦冬(三钱) 五
味(八分) 黄 (三钱) 白芍(三钱)
煎去头煎。只服二三煎。取燥气尽去。遂成甘淡之味。盖土本无味。无味即为淡。淡即土之正味也。此方
取淡以养脾。深得其旨。
\x小建中汤\x
桂枝(二钱) 白芍(四钱) 甘草(二钱) 红枣(三枚 生姜(三片) 饴糖(一两)
虚劳里急诸不足者。五脏阴精阳气俱不足也。故用姜桂辛温以生阳。用芍饴酸甘以生阴。大枣甘草
纯甘以补中。使中宫创建。则阳气化而上行。阴气化而下降。细按此方。乃建胃滋脾。以阳生阴之法。归
脾汤从此方重浊处套出。补中汤从此方轻清处套出。
\x正元汤\x
人参(附子汁煮) 黄 (川芎酒煮) 山药(干姜煮) 白术(陈皮煎) 云苓(肉桂煮) 甘草(乌药煮各等
分)
六药为末。盐汤下。取火烈之品。法平和之药。雄烈之味既去。诚为温补少火之驯剂。
\x白凤膏\x
平胃散(四两)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
上三味为末。纳枣内。入鸭腹中。陈酒煮烂。食鸭肉。将枣阴干。随用参汤白汤化服。鸭乃血肉之品。其性
滋阴。酒为五谷之精。其性和阳。合诸药养脾胃。大收纯和之效。
\x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x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龙骨(三钱) 牡蛎(三钱)
肝寒魂怯。用辛温镇补之品。以扶肝而敛魂。心阳上越。肾阳下泄。此方皆可用之。
\x滑氏补肝散\x
枣仁(三钱) 熟地(四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山茱萸(三钱) 山药(三钱) 川芎(一钱) 木
瓜(一钱) 独活(一钱) 五味子(五分)
肝体阴而用阳。此以酸甘补肝体。以辛甘补肝用。加独活者。假风药以张其气也。欲其气之鼓荡者。则
用独活。欲其气之温敛者。则用巴戟。欲其气之清平者。则用桑寄生。欲其气之疏达者。则用柴胡白头
翁。诸药皆治风之品。轻重不同。在人用之得宜。
\x炙甘草汤\x(一名复脉汤)
人参(二钱) 地黄(二两六钱) 麦冬(八钱) 阿胶(二钱) 芝麻(五钱) 炙草(四钱) 大枣(三枚) 桂
枝(三钱) 生姜(三钱) 清酒(一两)
此方为补血之大剂。乡先辈杨西山言。此方亟戒加减。惜未能言明其义。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气取汁。
变化而赤。是为血之义。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
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
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时方养荣汤。亦从此套
出。第养荣汤较温。此方多用生地麦冬。则变为平剂。专滋生血脉。若催乳则无须桂枝。若去桂加枣仁
远志。则更不辛烈。若加丹皮桃仁。则能清心化血。加山栀。又是清心凉血之剂。加五味。则兼敛肺金。此
虽加减。而仍不失仲景遗意。又何不可。
\x大补阴丸\x
熟地(八钱) 知母(三钱) 黄柏(三钱) 龟板(四钱)
苦寒之品。能大伐生气。亦能大培生气。盖阴虚火旺者。非此不足以泻火滋阴。夫人之生气。根于肾中。
此气全赖水阴含之。若水阴不足。则阳气亢烈。烦逆痿热。方用知柏折其亢。龟板潜其阳。熟地滋其阴。
阴足阳秘。而生气不泄矣。
\x四物汤\x(为生血和血之通剂)
生地(四钱) 白芍(三钱) 川芎(二钱) 当归(三钱)
\x四君子汤\x
人参(三钱) 白术(四钱) 云苓(四钱) 甘草(二钱)
\x异功散\x
即四君汤。加陈皮二钱。
\x八珍汤\x
即上二方合用也。气血双补之平剂。
\x十全大补汤\x
即八珍汤。加黄 肉桂。为温补气血之大剂。
\x当归补血汤\x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此方以气统血。气行则血行。外充皮肤。则盗汗身热自除。内摄脾元。则下血崩漏能止。
\x柴胡清骨散\x
柴胡(三钱) 青蒿(三钱) 秦艽(三钱) 白芍(三钱) 丹皮(三钱) 地骨皮(三钱) 鳖甲(三钱) 知
母(三钱) 黄芩(二钱) 甘草(一钱) 童便(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