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使达于肤表。加山甲皂刺。使透乎经脉。然血无气不行。故以陈皮贝
母。散利其气。血因火而结。故以银花花粉。清解其火。为疮症散肿之第一方。诚能窥及疮由血结之所
以然。其真方也。第其方乃平剂。再视疮之阴阳。加寒热之品。无不应手取效。
\x托里消毒散\x
皂荚刺(二钱) 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白芷(三钱) 川芎(一钱) 黄 (三钱)
金银花(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白术(三钱) 人参(三钱) 云苓(三钱)
疮之结肿。血凝也。疮之溃脓。血化为水也。夫血与毒。结而不散故凝。凝则气阻而为痛。欲去其凝。仍是
以气制之。使气与血战。以阳蒸阴。则阴血从阳化而为水。水即气也。气化则为水。此化脓之说也。是方
四君黄 。大补中气。而以解毒和血之品。佐其变化。为助气战血之大剂。本此意以加减进退。则得之矣。
\x麦冬养荣汤\x
人参(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知母(二钱) 陈皮(三钱) 黄 (三钱) 甘草(一钱)
壮火食气。则气热而血失所养。故用麦冬知母以清火。火清气平。则阳不乘阴。血于是安。故亦名养荣。
人参养荣汤。所以用远志桂尖者。助心火以化血。此汤所以用知母麦冬者。清胃火以宁血也。
\x大枫丹\x
大枫子肉(三钱) 土硫黄(二钱) 枯矾(一钱) 明雄(二钱)
共为末。灯油调。搽癣痒各疮。
\x黎洞丸\x
三七(一钱) 大黄(一钱) 阿魏(一钱) 儿茶(一钱) 竹黄(一钱) 血竭(三钱)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雄黄(二钱) 羊血(心血二钱) 冰片(少许) 麝香(少许)
牛黄(三分) 藤黄(二分)
消瘀定痛。降气止血。各药气味形质。皆精气所结。非寻常草木可比。故能建大功。
\x当归地黄汤\x
当归(五钱) 熟地(四钱) 川芎(一钱) 白芍(三钱) 防风(三钱) 白芷(三钱)
本(二钱) 细辛(五分)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无论热风寒风。风总属阳。天地之噫气。常以肃杀而为心。犯人血分。则为痛
为肿。为强硬。血行。则风在血分者。随之而行。故治风先治血也。方取四物汤。补血以为去邪之本。而加
祛风之药。以令邪外出。法浅而易效。头目顶脊诸风。可以治之。
\x防风芎归汤\x
生地(五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一钱) 甘草(一钱) 防风(三钱)
补血祛风。药无多而义易见。加减得宜。尤效。
\x化腐生肌散\x
儿茶(一钱)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 血竭(二钱) 三七(一钱) 冰片(少许) 麝香(少许)
去瘀血。即是化腐之法。干水。即是提脓之法。活血。即是生肌之法。方主化腐去瘀。欲提脓者。加枯矾龙
骨。欲生肌者。加珍珠人参。识透立方之意。则加减可以随人。
\x乌梅丸\x
黄柏(二钱) 黄连(八钱) 桂枝(二钱) 附子(二钱) 细辛(二钱) 当归(二钱)
花椒(二钱) 人参(二钱) 乌梅(十枚) 干姜(三钱)
共为末。蜜捣千椎为丸。米饮下。温肝敛木。化虫止利。真神方也。
\x橘核丸\x
橘核(三钱) 吴萸(二钱) 香附(三钱) 楝子(三钱) 楂核(三钱) 荔核(三钱) 小茴(二钱)
共为细末。寒食面为丸。淡盐汤送下。治小腹疝痛结气等证。
\x当归导滞汤\x
大黄(一钱) 当归(三钱) 麝香(少许) 丹皮(三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一钱)
白芍(三钱)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生地(三钱) 桂枝(三钱) 柴胡(二钱)
黄芩(三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跌打损伤。内外瘀血。以此汤行之。此通窍活血。桃仁承气。小柴胡。小调经诸汤之义。参看自明。不须赘说。
\x十味参苏饮\x
人参(三钱) 紫苏(三钱) 半夏(三钱) 云苓(三钱) 陈皮(二钱) 桔梗(二钱)
前胡(二钱) 葛根(二钱) 枳壳(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肺之气生于胃。故用甘草人参。补胃生津以益肺。肺气旺。则能上行。外达内输。下降而不郁矣。故凡治
肺之方。类以人参为主。然能补津生气。而不能治气之郁也。风寒外束。则气蕴于内。不能上行外达。故
用紫苏前胡粉葛生姜。以发散之。痰饮内停。则气逆于上。不能内输下降。故用夏苓桔枳陈皮。以渗降
之。合计此方。乃疏散风寒。降利痰水之平剂。而咳血衄血气喘之症。及跌打血蕴气分。皆借用之。亦借
疏利之功。使郁滞去。而血自不遏。
\x玉烛散\x
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