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钱) 柴胡(二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五钱) 当归(五钱)

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三钱) 生地(三钱) 白芥(二钱) 人参(三分) 玄参(二钱)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篇名>中风

属性:中风之症世人以风治之误之甚矣盖中风之症乃人阳气虚与阴气涸而中之也何尝有风哉
人见其疾之忽然而来有如暴风疾雨遂以风名之其实乃中气而作中风也治之法一治风无
不死者必须治气始能有效然而中气不同也内有中阳气之虚有中阴气之涸又不可不辨也中
阳气之虚者奈何其人一时卒倒口吐白沫痰声如鼾目直视胡言乱语者阳症也若中阴气之涸者亦
一时卒倒目不知人时而躁时而静欲睡不能言痰如锯吐不绝口中流涎不止盖阴症也二症亦相同
者均不知人最难辨而最易辨也易辨者何辨之眼而已矣眼直视者气虚也眼双闭不开者阴
虚也二症皆能遗尿手撒皆不治之症也然而遗尿手撒亦可治之大约十人中亦可救四五者非尽
不可救也倘阳虚而中者用三生饮必须用人参二两或三两始可回生与其日后用之不若乘

欲绝未绝之顷多用人参可转死回生之易也至治阴虚而中者又不可纯用三生饮古无专方留
下我今酌一奇方以救世人之阴虚中风者神效方名十宝丹一剂即回春也此方俱是纯阴之剂
然又何以兼用人参不知无阳则阴无以生必须加参为佐使则阴生于阳之中而阳回于阴之内
两相须而两相成也苟或舍三生饮以救阳虚之中风而改用祛风祛痰之药我未见能生者即
或用三
生饮矣而少用人参多加祛痰之品即或不死未有不成半支风与偏枯等症以三生饮治阴虚中风亦
无不死者苟听吾言用吾之方自庆生全倘怪吾药品之多改重为轻恐难免半支偏枯之症矣愿人
敬守吾训盖吾之方必须照吾分两以治国中之时不可妄自加减或用此方之后以病患脾胃之弱
量为加减亦未为不可但切不可加入风药一味以杀人于俄顷也慎之慎之
\x十宝丹\x
麦冬(三两) 熟地(三两) 山萸(二两) 白芥子(二钱) 人参(五钱) 菖蒲(一钱) 茯苓(五
钱) 沙参(五钱) 五味(三钱) 丹皮(二钱)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篇名>吐症

属性:大吐吐症多是胃气之伤然而胃气不同有阴阳之别如吐而有声或痛者阳症也倘吐而无声又
纯是
清水或今日饮食而明日尽情吐出者乃阴症也或腹中不痛或遇寒即发无非阴症倘辨之不清妄自
用药必致杀人我亦更传一法以辨阴阳之殊亦看舌之滑与燥而已矣大约阳症口必渴而舌必燥阴
症口不渴而舌且滑也治之法阳症之吐用方名为引火止吐汤此方之妙妙在茯苓至一两盖火势
之上冲由于水道之下闭用茯苓以健胃又利水下行黄连止心火余俱调和得法自然火不逆而水
下通又何至吐逆之生耶至于阴虚作吐实为难治不比阳吐一剂便可奏功也盖阴虚而吐乃肾中之
火虚也肾火既衰则脾无火养食留脾中成为阴寒世界下不能化自然上涌而吐矣法当温补命门之
火使火生水中然后土生火内方用济火神丹服后即用饮压之一剂轻二剂更轻十剂愈三十剂全
愈矣盖阴病之吐其来非一日矣不大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或求速效再加人参三钱于方中
可减十分之二然终不若原方之妙盖病是纯阴不必再借阳药况方中原有白术阳药在其中矣又
何必更用参之多事哉人不知生病之重惟求速愈或改用吾方或别求治病未必不反害之也
\x引火止吐汤\x
黄连(一钱) 茯苓(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一钱) 人参(二钱)
砂仁(一粒) 藿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x济火神丹\x
肉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五味(二钱) 茯苓(五钱) 山药(一两) 肉果(二枚)
白术(一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目录>卷之一\阴症阳症辨

<篇名>泻症

属性:泻症泻有倾肠而出者最可畏之病也倘治之少迟必至气绝而亡但泻中有阴阳之分不可不急
辨之
也如大泻五六十次或百余次或数百次纯是清水完谷不化人以为寒也然其中亦有热症但寒症水
泻心腹不痛大肠不后重作楚若热症之泻也不然必腹痛不可按有后重之苦倘不辨明而用药下喉
必死矣吾今传二方一治阴症一治阳症也阳症用车前茯苓最是利水之品而白术又是健脾去湿之
药加入肉桂以取其气引入膀胱同泽泻同群共济自然定乱扶危转祸为福又何必用人参以救绝哉
倘富贵之人不妨用人参五钱或一两为妙我传方不入参者欲救贫穷之客也方名导水止流汤其治
阴症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