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湿
乎。湿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须上祛其湿
热,又不可单利小便,当佐之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一解,而
齿痛自愈矣。方用上下两疏汤∶
茯苓(五钱) 白术(三钱) 泽泻(二钱) 薏仁(五钱) 防风(五分) 白芷(三分) 升麻(三分)
荆芥(二钱) 胡桐泪(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四剂而湿热尽解,而风亦尽散也。
盖茯苓、白术、泽泻、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药,又得防风、白芷、升麻、荆
芥风药以祛风。夫风能散湿,兼能散火,风火既散,则湿邪无党,安能独留于牙齿
之间耶,仍恐邪难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泪引入齿缝之中,使湿无些须之留,又
何痛之不止耶。况甘草缓以和之,自不至相杂而相犯也。



<目录>卷之三

<篇名>口舌门(二则)

属性:有妇人产子,舌出不能收,人以为舌胀也,谁知是难产心惊之故乎。夫舌乃心
之苗,心气安而舌安,心气病而舌病,产子而胞胎已破,子不能产,欲顾子而母命
恐亡,欲全母而子命难保,其心中惊恐,自必异于常时,心气既动,心火必不宁矣。
胎胞之系,原通于心,用力产子,而心为之惧,故子下而舌亦出也。舌出不收,心
气过升之故,治法必须降气为主。古人有以恐胜之者,然舌出由于心惊,复因惊以
增其恐,吾恐愈伤心气矣,虽舌骤收,未必不随收而随出也,故降气必须补心,而
不可增其恐。方用助气镇心丹∶
人参(三钱) 茯神(二钱) 菖蒲(五分) 朱砂(一钱,不可火制) 五味子(一钱)
水煎含漱,久之然后咽下。一剂即收,二剂全愈。
此方用朱砂以镇心,又得人参以生气,气旺则火自归心,火归而焰息,舌亦随焰而自收矣,
何必增其恐惧,而气始下哉。
此症亦可用敛舌神丹∶
人参(一两) 五味子(一钱) 麦冬(二钱) 附子(一片) 菖蒲 良姜(各三分) 水煎
含漱咽下,一剂即收。
人有舌下牵强,手大指、次指不仁,两臂麻木,或大便闭结,或皮肤赤晕,人以为风热之病
也,谁知是恼怒所致,因郁而成者乎。夫舌本属阳明胃经之土,而大肠之脉,散居舌下,舌下牵强,是
阳明胃与大肠之病也。然非无因而至,因肝气不伸,木克胃土,则土虚而不能化食,遂失养于臂
指经络之间,而麻木不仁之症生。臂指经络失养,何能外润于皮肤乎,此赤晕之所以起也。胃土
受肝木之克,则胃气大燥,无血以资大肠,因热以生风,肠中秘结,益失其传导之职矣。治法
必须通大
肠而健胃,又必平肝以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治之。
人参(一钱) 当归(五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槐角(一钱)
白术(一钱) 熟地(五钱) 半夏(五分) 茯苓(一钱) 水煎服。二剂轻,四剂又轻,十剂全愈。
八珍汤补气补血之方也,加入柴胡以舒肝,增入槐角以清火,肝之郁解,而胃
之气自旺,胃气旺,而转输自畅矣。
此症用颐养汤亦妙∶
当归(一两) 香附 茯神 丹皮 玄参(各三钱) 柏子仁 沙参 黄芩(各二钱) 远志(五分)
麦冬(五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四剂愈。



<目录>卷之三

<篇名>鼻渊门(三则)

属性:人有无端鼻流清水者,久则流涕,又久则流黄浊之物,如脓如髓,腥臭不堪闻
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此病得之饮酒太过,临风而卧,风入胆中,胆之酒毒,
不能外泄,遂移其热于脑中。夫脑之窍通于鼻,而胆之气,何以通于脑,而酒之气
何以入于胆耶?凡善饮酒者,胆气自旺,且多叫号,故酒先入胆,而胆不胜酒,即
不及化酒,而火毒存于其中矣。夫胆属木,最恶者寒风也,外寒相侵,则内热愈甚。
胆属阳,而头亦属阳,胆移热而上走于头,脑在头之中,头无可藏热之处,故遇穴
而即入。况胆与脑原是相通,脑之穴大过于胆,遂乐于相安居之,而不肯还入于胆
矣。迨居脑既久,而动极思迁,又寻窍而出,乃顺趋于鼻矣。火毒浅而涕清,火毒
深而涕浊,愈久愈流而愈重,后则涕无可流,并脑髓而尽出,欲不死而不可得矣。
治法治其脑可也,然治其脑,必仍治其胆者,探源之治也。方用取渊汤∶
辛夷(二钱) 当归(二两) 柴胡(一钱) 炒栀子(三钱) 玄参(一两) 贝母(一钱)
水煎服。一剂涕减,再剂涕又减,三剂病全愈。
盖辛夷最能入胆,引当归以补脑之气,引玄参以解脑之火,加柴胡、栀子以舒
胆中之郁热,则胆不来助火,而自受补气之益也。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