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 广皮(一钱)
鲜石菖蒲叶(一钱搓热冲) 犀角汁(一瓢) 西黄(一分冲)
\x来复丹\x(补) 治上盛下虚,暑湿入络,肢厥神迷,便泻溺涩,极效。玄精石 倭硫黄 牙硝(各一两) 赖
橘红 小青皮 五灵脂(各二钱) 醋糊丸,每服二钱或三十丸,空心醋汤下,善能交通阴阳。
\x参茸养阳汤\x(增) 治遗精足痿,气促自汗。如嫌茸价太贵,易鹿角胶一钱。大山参(一钱) 鹿茸片(二分)
甘杞子(三钱) 归身(二钱) 小茴香(五分) 生雄羊内肾(一对) 盐水炒胡桃肉(一枚)
\x按∶\x此方柔剂养阳,填精血,补督任,非桂附刚燥气烈劫阴者比。



<目录>第二卷

<篇名>验方妙用

属性:温热病首用辛凉以解,次用苦寒以清里,终用甘寒以救液,此治温热本症国中末之三法也。然有兼症、
夹症、复症、遗症,
及妇人、小儿种种之不同,不得不多备方法以施治,庶免医家道少之患。兹特分列八法,详言以发明之∶



<目录>第二卷\验方妙用

<篇名>发表法

属性:凡能发汗、发 、发疹、发斑、发丹、发痧、发 、发痘等方,皆谓之发表法。温热病,首贵透解其伏邪,
而伏邪初发,必有着落,方着落在皮肉肌腠时,非发表则邪无出路,故发表法为治温热病之一大法也。其大
要不专在乎发汗,而在乎开其郁闭,宣其气血。郁闭在表,辛凉芳淡以发之;郁闭在半表半里,苦辛和解以发
之。阳亢者饮水以济其液,阴虚者生津以润其燥,气滞者宣其气机,血凝者通其络瘀;庶几有 者则发 ,
有疹斑者则发疹斑,有 者则发 ,有痘者则发痘,必察其表无一毫阻滞,始为发表法之完善,此温热病发
表之法,大不同于风寒也。谨述发表验方,胪列于下∶
\x一、温热发汗\x,虽宜辛凉开达;而初起欲其发越,必须注重辛散,佐以轻清,庶免凉遏之弊。方伏邪传
变出表时,轻者亦可得表药而汗散,重者虽大剂麻葛羌防亦无汗。但须清其络热,宣其气机,以治温热;或开
其湿郁,达其募原,以治湿温;必待伏邪尽发,表里全彻,然后或战汗或狂汗而解。亦有不用表药而自汗淋漓
邪终不解者,盖自汗缘里热郁蒸而出,乃邪汗非正汗也,仍宜开达其伏邪为要。风温风热,如邵氏热郁汤(邵
步青四时病机方)、栀豉芩葛汤(陆久芝不谢方)之类,湿温湿热,如连朴饮(王孟英霍乱论方)、新定达原
饮(樊开周先师验方)之类,随症酌用可也。至其发汗诸方,辛凉轻剂如葱豉加葛根汤(王焘外台方)、葛
根葱白汤(和剂局方)刘氏桔梗汤(河间六书方)、加味栀豉汤(樊先师验方)之类,辛凉重剂如麻杏石甘汤
(张仲景伤寒论方)千金清肺汤、千金葳蕤汤(孙思邈千
金方)、葛根橘皮汤(外台方)、知母解肌汤、知母干葛汤(朱肱活人书方)、荷杏石甘汤(叶天士医案方)、
加减三黄石膏汤(顾松园医镜方)、增损三黄石膏汤(杨玉衡寒温条辨方)、葱豉白虎汤(赵晴初医案方)
之类,此皆辛以散风,凉以泄热,为治温热内发风寒外搏之要方。其间有风寒搏束过甚而温热伏邪不能外达者,
则葱豉加葛根麻黄汤(外台方),苏羌饮(刘草窗广嗣全书方)之类,亦可暂用以疏散。亦有风寒遏伏太甚而
湿热伏邪不克外溃者,则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九味羌活汤(张洁古方)之类,正可暂用以开达,初不必
嫌其辛温化燥也。其芳淡轻剂如葱豉汤调天水散(河间六书方)、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方)、藿朴夏苓汤
(石芾楠医原方)、藿朴二陈汤(樊师验方)之类,芳淡重剂如六神通解散(局方)、茵陈胃苓汤(万密斋
幼科发挥方)、加味五苓散、加味二陈汤(石氏医原方)之类,此皆芳香辟秽,辛淡化湿,为治湿温湿热湿
重挟秽之初方。若湿开热透热重于湿者,则宜苦辛开泄,治在上中二焦,不在发表之例。外此,又有不求汗而
自汗解者四∶如里热闭甚,用三黄泻心汤(伤寒论方)、许氏大黄汤(外台方)、大柴胡合大承气汤(河间六
书方)之类,以疏通其里结,一不已而再,再不已而三,直待里邪逐尽,表里通彻,多有战汗而解者,此其一。
又如里热燥甚,病者思得凉水,久而不得,忽得痛饮,饮盏落枕而汗大出即解者,此其二。又如平素气虚,屡
用汗药而不得汗,后加人参于解表药中,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局方)之类,复杯即汗者,此其三。又如阴
虚及夺血液枯之人,用纯表药全然无汗,后用润燥生津药于轻解方中,如七味葱白汤(外台方)、加减葳蕤汤
(一名加减葱豉汤,张氏医通方)之类,而汗出如水者,此其四。谨摘诸汗症列下∶
发热恶寒,无汗,头项痛、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