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

  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

  不过以竹之脉络通人之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然惟便通者。但用甘咸静镇。酸泄清通。始能奏效。若便闭者。必须犀连承气。急泻肝火以熄风。庶可救危于俄顷。

  连梅安蛔汤 清肝安蛔法 俞氏经验方胡连(一钱) 炒川椒(十粒) 白雷丸(三钱) 乌梅肉(两朵) 生川柏(八分) 尖槟榔(二枚磨汁冲)

  【秀按】肝火入胃。胃热如沸。饥不欲食。食则吐蛔。甚则蛔动不安。脘痛烦躁。昏乱欲死者。此为蛔厥。

  故以连、柏、椒、梅之苦辛酸法。泻肝救胃为君。佐以雷丸、槟榔专治蛔厥。使蛔静伏而不敢蠕动。或竟使蛔从大便泻出。此为清肝安蛔。止痛定厥之良方。

  芩连二陈汤 清肝和胃法 俞氏经验方青子芩(二钱) 仙半夏(钱半) 淡竹茹(二钱) 赤茯苓(三钱) 小川连(八分) 新会皮(钱半)

  小枳实(钱半) 碧玉散(三钱包煎) 生姜汁(二滴) 淡竹沥(两瓢和匀同冲)

  【秀按】肝阳犯胃。症多火动痰升。或吐粘涎。或呕酸汁。或吐苦水。或饥不欲食。食即胃满不舒。甚则胀痛。或嘈杂心烦。故以芩、连、橘、半、苦降辛通。调和肝胃为君。臣以竹茹、枳实、通络降气。佐以赤苓、碧玉。使胃中积聚之浊饮。从小便而泄。使以姜、沥二汁。辛润涤痰。以复其条畅之性。此为清肝和胃。蠲痰泄饮之良方。

  加味白头翁汤 清肝坚肠法 俞氏经验方白头翁(三钱) 生川柏(五分) 青子芩(二钱) 鲜贯仲(五钱) 小川连(八分醋炒) 北秦皮(八分醋炒) 生白芍(三钱) 鲜茉莉花(十朵冲)

  【秀按】厥阴热痢。赤痢居多。虽属小肠。而内关肝脏。故以仲景白头翁汤。疏肝达郁。纯苦坚肠为君。臣以芩、芍、酸苦泄肝。佐以鲜贯仲洗涤肠中垢腻。使从大便而泄。乃痢者利也之意。使以茉莉清芬疏气。助白头翁轻清升达之力。此为清肝坚肠。泄热止痢之良方。

  香连治中汤 清肝健脾法 俞氏经验方广木香(八分) 潞党参(二钱米炒) 黑炮姜(三分) 炒广皮(一钱) 小川连(六分醋炒) 生冬术(钱半) 清炙草(五分) 小青皮(六分)

  【秀按】内经谓肝与大肠通。凡大便飧泄。肠鸣腹痛。欲泄而不得畅泄。即泄亦里急气坠。脉左弦右弱者。

  虽多由肝气下逼而致。然脾阳每因泄而衰。故以香、连、调气浓肠为君。即臣以参、术、姜、甘、温运脾阳。

  佐以广皮调气和中。使以青皮泄肝宽肠。此为清肝健脾。和中止泻之良方。

  龟柏地黄汤 清肝益肾法 俞氏经验方生龟板(四钱杵) 生白芍(三钱) 砂仁(三分拌捣大熟地,五钱) 生川柏(六分醋炒) 粉丹皮(钱半)

  萸肉(一钱) 淮山药(三钱杵) 辰伏神(三钱) 青盐陈皮(八分)

  【秀按】肝阳有余者。必须介类以潜之。酸苦以泄之。故以龟板、醋柏。介潜酸泄为君。阳盛者阴必亏。肝阴不足者。必得肾水以滋之。辛凉以疏之。故臣以熟地、萸肉、酸甘化阴。丹、芍、辛润疏肝。一则滋其络血之枯。则阳亢者渐伏。一则遂其条畅之性。则络郁者亦舒。但肝强者脾必弱。肾亏者心多虚。故又佐以山药培补脾阴。茯神交心肾。使以青盐陈皮咸降辛润。疏畅胃气以运药。此为清肝益肾。潜阳育阴之良方。此惟胃气尚强。能运药力者。始为相宜。若胃气已弱者。必先养胃健中。复其胃气为首要。此方亦勿轻投。

  桑丹泻白汤 清肝保肺法 俞氏经验方霜桑叶(三钱) 生桑皮(四钱) 淡竹茹(二钱) 清炙草(六分) 粉丹皮(钱半醋炒) 地骨皮(五钱)

  川贝母(三钱去心) 生粳米(三钱) 金橘 (一枚切碎) 大蜜枣(一枚对劈)

  【秀按】肝火烁肺。咳则胁痛。不能转侧。甚则咳血。或痰中夹有血丝血珠。最易酿成肺痨。名曰木扣金鸣。故以桑、丹、辛凉泄肝为君。臣以桑皮、地骨。泻肺中之伏火。竹茹、川贝。涤肺中之粘痰。佐以炙草、粳米。温润甘淡。缓肝急以和胃气。使以橘、枣、微辛甘润。畅肺气以养肺液、此为清肝保肺。蠲痰调中之良方。然惟火郁生热。液郁为痰。因而治节不行。上壅为咳喘肿满者。始为相宜。若由风寒而致者切忌。误服多成痨嗽。

  新加玉女煎 清肝镇冲法 俞氏经验方 从景岳方加味生石膏(六钱研) 紫石英(四钱研) 淮牛膝(钱半) 大熟地(六钱切丝) 灵磁石(四钱研) 东白薇(四钱) 石决明(五钱杵) 原麦冬(三钱朱染) 知母(二钱秋石一分化水炒) 青盐陈皮(一钱)

  先用熟地丝泡取清汤。先煎三石。百余沸。代水煎药。

  【秀按】冲为血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