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凉地,皆能乘虚袭入。故寒入血室以后,有经阻不行者,有经来腹痛者,有小腹胀满者,有泄泻不止者;虽不尽然,而因此者颇多。待病势已成而欲治之,患者已忘其受病之原,医者何从知其得病之本,故或指为气郁,或指为血虚,或疑为宿瘀,或疑为蓄水,从无一人能确立病名者;余谓此皆可以寒入血室名之。况以上诸病,其现症多往来寒热,与热入血室相类,不妨以小柴胡汤治之。且仲景有加减法,正可随证变通,佐以行气破血,泄浊温经,则无乎不可。此余所以作此论以广其说也。”(见严鸿基《女科辑要》卷下)我认为这篇论文,是很有价值的。他先把《伤寒论》三条原文加以分析,提出:“因伤寒而患此证者少,因温热而患此证者多。”的经验看法。同时,引王孟英三种治法,指出“温邪来路与伤寒不同”。以证明小柴胡不是“热入血室”肯定的主剂。最后,又体会出伤寒热入血室之用小柴胡汤,怀疑是“寒入血室”。这种细心研究,大胆怀疑的精神,是值得佩服的。在这里,如果能参看《三世医验》陆养愚治臧尧山妻案,《女科辑要》沈尧封治案,则对于本证诊疗法,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九章・伤寒夹证

  第十五节・妊娠伤寒

  (一名胎前伤寒)

  【因】妇人怀孕。寒邪外束。营气不能灌注。故发热恶寒。身疼腰痛。谓之伤寒。头痛恶风。

  身热心烦。谓之伤风。邪在半表半里。则往来寒热。

  【证】邪在表身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在里则腑热壅闭。大便不通。若寒在半表。热在半里。

  则往来寒热。烦渴不解。若寒侵于表。风伤营气。则身疼头痛。发热恶寒。妊娠气血不足。不能营卫于外。而风邪乘虚袭入经中。则身热自汗。倦怠恶风。妊娠营血不足。寒即袭入经中。则身疼无汗。发热恶寒。

  【脉】妊娠人迎紧盛。伤于寒。营气虚者。脉必浮弱。气口浮缓。伤于风。卫气虚者。脉必浮软。

  营卫两虚。邪不解散。脉必细微。

  【治】疏邪解表。以治其标。扶元托散。以培其本。营虚者。养血为先。卫虚者。补气为亟。

  营卫两虚。温补并施。邪在表者。其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脉浮者。主以香苏饮。(生香附、紫苏、陈皮、甘草、生姜、葱头。)病在里者。其证里热壅闭。大便不通。脉洪数者。治以三黄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焦栀子、大黄。)在半表半里者。寒热往来。烦渴不解。脉弦数者。

  主以黄龙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营虚者。寒多热少。不烦不渴。脉弦浮涩者。

  主以当归桂枝汤。(当归、桂枝、白芍、甘草、煨姜、大枣。)卫虚者。寒邪留恋经中。则寒热不解。脉浮软者。主以黄 建中汤。(炙黄 、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伤寒寒已外解。脾气虚馁。热乘虚陷。胎动不安。主以安胎散。(生白术、黄芩、炒白芍等分为散。以生姜二片、大枣三枚。煎浓汁调服三钱)兼有潮热者。主以安胎阿胶散。

  (炒阿胶三两、党参一两五钱、白术一两五钱、茯苓一两五钱、桑寄生三两。炒制为散。米饮调下三钱。)妊娠伤寒。侵表伤营。头痛发热。恶寒身痛。胎孕不安。脉浮紧涩者。主以羌活散。(羌活、生白术、防风、炒白芍、黄芩各一两五钱、当归三两、白芷川芎各一两、甘草六钱、制为散、水煎五钱、去渣温服。)妊娠伤风。风邪乘虚袭入经中。身热自汗。倦怠恶风。胎孕不安。脉浮缓者。

  主以黄 解肌散。(人参一两五钱、黄 三两炙、当归三两、炒白芍一两五钱、川芎一两、炙甘草五钱、制为散、紫苏汤下三钱。)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胀浮弱者。

  主以桂枝芍药汤。(桂枝芍药各钱半、当归三钱、生姜两片、葱头三枚。)妊娠伤寒表解后。里气不和。

  腹中痛。下利胎动。脉沉者。主以芍药汤(炒白芍三钱、炒白术、茯苓各钱半、炙甘草八分。)妊娠伤寒表解后。腹中不和。协热下利。胎不安。脉数者。主以加味黄芩汤。(炒白芍、炒白术、黄芩、茯苓各钱半、炒阿胶二钱、炙甘草五分。)妊娠伤寒。火郁不解。营阴受伤。而夹湿热。发斑紫黑。

  胎因不安。脉数弦大者。主以栀子大青汤。(鲜生地五钱、升麻五分、焦栀子三钱。鲜大青四钱、黄芩二钱、葱头三枚。)妊娠伤寒。热郁阳明。热极而发紫黑斑。脉洪数者。若不急治。胎殒在即。

  主以青黛石膏汤(真青黛钱半、鲜生地二两捣汁。生石膏八钱、升麻六分、黄芩二钱、焦栀子三钱、葱头三枚。)妊娠伤寒后。余热阻膈。血气暗耗。潮热不解。胎孕不安。脉数濡弦者。主以黄龙四物汤。

  (鲜生地五钱、党参、黄芩白芍各钱半、柴胡五分、当归三钱、川芎、甘草各八分。)妊娠伤寒。

  发汗后。余热内陷。卫气无所止息。漏汗不止。胎孕不安。脉浮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