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温复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方\x (见痉病中)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x小承气汤方\x
大黄(四两) 浓朴(三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x桃花汤方\x
赤石脂(一斤,一半 ,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x白头翁汤方\x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44.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x栀子豉汤方\x
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45.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x通脉四逆汤方\x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46.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x紫参汤方\x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47.气利,诃黎勒散主之。
\x诃黎勒散方\x
诃黎勒(十枚,煨)
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疑非仲景方。)
\x附方\x
\x《千金翼》小承气汤\x 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方见上。)
\x《外台》黄芩汤\x 治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二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目录>卷中

<篇名>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属性:1.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2.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3.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
附子败酱散主之。
\x薏苡附子败酱散方\x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4.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
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
牡丹汤主之。
\x大黄牡丹汤方\x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5.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6.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x王不留行散方\x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 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
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去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浓朴(二分)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
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阴干百日。
\x排脓散方\x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x排脓汤方\x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