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60-银海精微-第3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弦,次日再洗,根据此洗 三四次即愈。

八仙丹
治烂眼弦风有虫痒甚效。

当归(七分) 铜绿(一钱) 薄荷(七分) 白矾(一钱) 黄连 五倍子 焰硝(各五分) 轻粉(二分)
上为极细末,以绢筛用绢包,约龙眼核大,泡洗日三五次。
一方点药
拨翳膏
蕤仁(去皮壳) 麝香(四分,另研) 珍珠(一钱,放豆腐内蒸过) 琥珀(一钱,另研) 石蟹(一钱,煨)

片脑(五分,另研) 硼砂(一钱,另研) 青盐(八分,另研) 白丁香(五分,水澄) 红珊瑚 石燕( )
滴乳香(炙) 熊胆(微炙干) 辰砂 血竭 金精石(滚水泡) 银精石(滚水泡,各一钱) 芦甘石(火 黄连水 淬,淬七次,用五钱或七钱) 砂(一钱,明者,将纸七重包煨另研,包起遇有翳浓者加入,无翳者不用)
上为细末,和匀,用瓷器罐盛起,一半干点,一半入后药内为膏子点。
当归尾 生地黄 赤白芍 防风 蔓荆子 羌活 连翘 黄芩 薄荷 各用五钱, 细,用雪水或腊月水两大盏,石器内煮药至一盏,去渣,用真正好白蜜三两,再用文武火熬三四沸,
以新绢袋滤出,收入瓷罐内,却将前药末共作一处搅匀,用清油纸缚住常常旋取点用。此药收八九年亦好不坏,此仙传 方也。
【目录】卷下【篇名】药性论属性:
当归
味甘性温,入心肝二经。尾能破血,头养血,全用活血,热者不可用,制用酒洗。


川芎
味辛性温,入肝经。上行头角,助阳气止痛,下行血海,能养血,如气旺者不可用。


赤芍药
味苦辛性寒,入肝经。能散血行血,去赤肤止痛。


白芍药
味苦酸性寒,入肝经。能补脾损肝气,能养肝血泻肝火。如肝虚火衰者不可用。


熟地黄
味甘性温,入心经肝经。补血,如热者不可用。用酒蒸,杵烂为饼,晒干,研为末作丸,如不 作丸勿蒸。


黄柏
味苦寒,入肾经。补肾降相火,如火衰不可用。


龙胆草
味苦性凉,入肝经。益肝胆气,治目赤肿,除胃家伏热。


半夏
除湿化痰和胃气,利胸膈,治太阴头痛,制用姜汁炒。


羌活
入膀胱经。治头痛,去风邪,降肝气,肝虚不用。


防风
味甘辛性热,入膀胱经。以体用通疗诸风,以气味能泻肺经。


黄连
味苦寒,入心经。能泻心火,凉血去中焦热,浓肠胃。


大黄
味苦寒,入胃经。有推墙倒壁之功,能消肿去其皮肤之热。实者生用,虚者酒蒸,勿患虚肿者勿用。


生地黄
入心经。治血热,生新血,散瘀血,凉血,血寒者勿用。


麻风
入肺经。去风寒,退邪热,开九窍发表。


白芷
味辛性热,入肠经。去风止痛,治足阳明头痛,去肺肝二经发热。


细辛
味辛性热,入心经,能去风止泪,头痛,益肝胆通窍,去叶用。


山栀子
味苦,入肺经。泻肺火,除五脏热。目热赤肿宜用,要炒。


木贼
味甘,入肺经。去膜翳,益肝胆,明目去风,通窍止泪。


苍术
味辛性温,入胃经。平胃气去风邪,去湿止泪,发散。用米泔水浸,一日一换,水浸炒干用。


瞿麦
味苦,入小肠经。去膀胱热,养肾气,明目利小便。



味甘性温,入脾经。行气固表虚,血滞不行,宜用蜜浸火炙,研为末作丸,如不作丸,勿如此。


滑石
入小肠经。能降上炎之火,通九窍利小便。


车前子
味甘咸性寒,入小肠经。清利小便,去肝经风热。


石决明
入肝经。去目障明目,有沉坠之功。肝虚者不用,火 极红为度。


青葙子
性微寒,入肝经。泻热上冲,去赤障,肝虚不用,制用酒洗。


草决明
入肝经。治肝热,热痛泪出,明目,肝虚不用。


白蒺藜
不入汤药,宜丸。入肝经,明目去风止痒。炒,杵去刺用。


牡丹皮
味苦寒,入肾经。泻阴火阳火,能凉心血,能行滞血,止痛。


地骨皮
味苦寒,入肾经。退热除蒸,泻肺热宜用。


桑白皮
味甘,入肺经,除肺热,泻肺气,肺寒不用。


麦门冬
味甘寒,入肺经。治肺热,去肺腑火,又清心窍。


密蒙花
味甘入肝经。去目中赤脉眵泪,能明目。


乌药
入肝经。能顺气行气去风。


胡黄连
味苦寒,入肝经。退骨热潮热,补肝胆明目,能治小儿疳伤不下食,霍乱热痢疾,小儿药多用之。


蔓荆子
味苦寒,入三焦。治头疼,眼睛痛,能明目开郁降火。


枸杞子
味甘入肾经。补肾明目,去目中赤膜遮睛,酒洗用。


何首乌
味苦入心经。去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