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佐以清心
平肝,降火消痰之剂,然金为水母,水虚者,又当兼用生脉散,以滋其化源。
\x补气养血汤\x〔自制〕
治类中风,半身不遂,即经所谓偏枯者也。〔经曰∶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
之间。又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
者,脉偏痛。此虽以外感为言,然是症总以痛者为轻。〕男子发左,〔右为逆,左为从。〕女子发右。
〔左为逆,右为从。〕不喑舌转可治,三十日起。〔虽逆于经,未甚于脏也。〕其从者喑三岁起。〔若
男发于右,女发于左,症虽顺而声则喑,是外轻而内重也。〕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气血方刚之
年,即见偏枯废疾,此禀赋不足,早凋之兆也。〕
人参 黄 〔补气〕 地黄 当归 白芍 首乌 胡麻 甘菊〔熄风清热。〕天冬 麦冬〔
滋阴清热。〕 秦艽 牛膝 续断〔通调血脉。〕 虎骨〔壮其筋骨。〕 茯苓 橘红〔同梨
汁竹沥,降火消痰。〕加人乳 梨汁 竹沥 桑枝汤煎药。
此方补气滋阴养血为主,而佐以通血脉,壮筋骨,清痰热之剂,或有兼瘀血者,则加消瘀之品。
按偏枯一症,皆由气血不调,譬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枝叶偏枯,其根本尚属未坏,故但宜如上
治法。丹溪以左为死血,右力湿痰,亦为太拘,且不甚验。经言∶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气虚则气滞,
而血脉不能运动,左右尽可为死血,气虚则气闭而津液不能通流,左右尽可为湿痰。又有分左为血虚,右
为气虚。又赵氏谓∶男子左属水,女子右属水,凡人半肢风者,男多患左,女多患右,皆由水不能
营,治宜补阴壮水为主。愚谓是当仿此法,以推测病情,合宜而治,不可执一。又赵氏谓∶有一等平
人,身半以上俱无恙如平人,身半以下,软弱麻痹,小便或涩,或自遗,此足三阴之虚症也,不可不知。
\x集灵膏\x 益气补血,滋阴壮水,延年益寿。
人参〔补气,大气周流,无脏不有,故其用无往而不利。〕 二冬二地〔生地生精,天冬引入
所生之处,熟地补精,麦冬引入所补之处。〕 牛膝〔强筋壮骨。〕 枸杞〔填精养营。各半斤。〕
此方补气血益精髓之神剂,虚人皆可服之。二陈汤治肥人痰涎壅盛而属湿者。〔痰必清稀,口必不
渴。〕
半夏〔燥湿。〕 茯苓〔渗湿,湿去则痰无由生。〕 橘红〔理气,气利则痰无留滞。〕
甘草〔补脾,脾旺则土能制
湿。〕可合星香散,〔南星、木香二味。南星本祛风痰,得牛胆九制,则燥性减,可借用。〕加竹沥、
姜汁。本方加胆星、枳壳,名导痰汤。
此燥湿理气化痰之剂,果属湿痰可用,勿混投之。
\x独参汤\x 治诸虚气弱,危急之症。又治暴眩仆绝。〔阴虚则孤阳无附,亦自飞越。〕喉无痰声,〔
过不在痰。〕身无邪热。〔病不因感。〕此阴虚阳暴绝也,急用大剂灌之。
人参〔一两至三两。〕阴虚者可加熟地。〔人参随熟地,能直入三阴。一、二两。〕烦躁脉
微者,加童便。〔责其虚而有火。〕痰多者加竹沥。〔责其痰随气乱。〕加黄 名参 汤。〔气虚自汗
可用。〕加白术名参术汤,〔脾胃虚弱可用。〕加附子〔一、二、三钱。〕名参附汤。真阳不足,上
气喘急,气短头晕,〔阳欲上脱。〕汗出肢冷,〔阳欲外脱。〕方可暂用,切勿妄投。
此方固元益气,单用多用,取其有专力耳。盖有形之阴血,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阳
虚气弱者,固宜用之,血虚阴虚者,亦可暂投,使其一息尚存,庶可以次第而生生矣。加诸药方,因
其所宜而施之。
\x六君子汤\x 治肥人气虚,卒然昏愦,〔肥人多类中,以气盛于外,而敛于内也。〕不省人事。〔气
不摄痰,痰迷心窍也。〕痰涎壅盛,〔肥人多湿痰也。〕舌本硬强,语言不清,口眼 斜,肢体不遂等
症。〔皆痰之故也。〕
人参〔一钱至一两。〕 白术 茯苓〔各一、二、三钱。〕 甘草〔补中气以化痰。五、七
分。酒家去之。〕 橘红〔利气以行痰。〕 半夏〔燥湿以制痰。各一、二、三钱。〕加竹沥
〔开经络,导痰涎。一杯。〕 姜汁〔开痰。数匙。〕可合
星香散。平素善饮酒患此症者,加甘蔗汁。〔一杯。以解酒毒。〕如口渴者,本方去姜汁、半
夏,加麦冬、石膏,〔清肺胃之热,此方允为治虚风之仪式。〕桑枝汤煎药。
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圣剂,若系肺经燥痰,非所宜也。按嘉言云∶肥人最多热痰,故口
眼斜,手足麻木,不论左右,俱作痰治,诚为当矣。但肥人多虚风,宜用一派甘寒之药,〔人
参、葳蕤、胡麻、甘菊、生地。麦冬、栝蒌、石膏、梨汁、竹沥之属。〕忌用燥剂,临症宜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