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加磁石、〔堕气补肾。〕猪
肾〔虚热耳聋甚易。〕如耳中脓血,不闻人声,属肾热者,八仙去萸肉五味,加花粉〔清
肃肺气。〕磁石〔引肺金清肃之气,下降于肾,则热自除。〕石菖蒲〔开听户而收脓血,少
许。〕外用青黛、黄柏。为末吹之。〔耳脓多属湿热,〕
此皆壮水之剂。
\x龙胆泻肝汤\x〔见胁痛〕治恼怒气逆,肝火上冲而聋者。
宜加羚羊角〔平肝火,下逆气。〕代储石〔性寒,质重
降火镇逆。〕
此泻肝火之要剂,其平肝降气镇逆之品,在所必加。
\x清痰降火汤\x〔自制。〕治痰火上升而聋者。
贝母、栝蒌霜、花粉、茯苓〔消痰。〕苏子、橘红、枳壳〔利气。〕连翘、黄芩〔降
火。〕加竹沥、梨汁。甚者加黄连,如醇酒浓味过度,壮实者可用礞石滚痰丸。



<目录>卷十四・数集\耳病

<篇名>举例

属性:一 一妇耳内外肿痛,胸胁不利,寒热往来,小便不调。立斋曰∶此肝火伤血所致。先用龙胆泻肝
汤四剂,诸症顿退,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二 一人耳内不时作痛,痛极欲死,痛止如故。立斋诊之,六脉皆安,意其有虫误入,令急取猫
尿〔生姜擦鼻、即出〕滴耳,果出臭虫而安。
三 一小儿患耳聋,经年服药不效,殊不知此肾疳也,用六味丸加桑螵蛸,服之而愈。



<目录>卷十四・数集

<篇名>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

属性:胃脘痛,俗呼心痛。盖胃之上口名贲门,与心相近,故经亦言胃脘当心而痛,若真心痛必死。经
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不能客也,客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
则死矣。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其心痛之与包络痛别者,包络之痛,在两乳中间;其与胃
脘痛别者,心痛在岐骨陷处,胃脘痛在心之下;其与胸痛别者,胸痛在心之上。横满胸间也。但胸痛
宜分属肺属心、属肝,辩之既明,治之自效。而胃痛之因亦异,有因气郁,因血瘀。有因食积,因痰
饮,因寒,因火,因虫,因虚之不同。宜分别而治之。包络之痛,皆因思虑伤神,涸血所致,须参胃痛
之条分治,但无食耳。按丹溪云∶治胃痛宜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食寒物,于初病之时,当用温
散温利之剂。若稍久则郁蒸成热,再用温剂,宁不助火添痛乎?故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稍加温热,为之
向导,则邪易伏,病易起。腹痛之因,亦同胃痛分治,但有应下一法。又须辩其因食积,因瘀血,因痰
饮之异。更有内痈作痛,最宜审慎。如胃脘生痈,亦在中脘,手不可按,或寒热作渴。肠痈则小腹硬
痛,频数如淋。丹溪言∶
内痈症,因饮食之毒,七情之火,相郁而成。故初起时,急宜清热解毒,凉血破瘀之剂下之,须参外科
诸书治之则善。按景岳云∶近治痛,有以诸痛为实,痛无补法者,有以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者,有以痛
随利减者,皆为不易之法。不知形实病实 秘不通者,乃为相宜;若形弱脉弱,食少便泄者,岂容混治。
须知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疼痛而胀闭者多实,不胀不闭者多虚;喜寒者多按实,爱热者多虚;
饱则甚者多实,饥则甚者多虚;脉实气粗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老者多者虚;
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必以望、闻、问、切,四者详辩,则虚实自明。仲景云∶阳明中
土,万物所归。故世人之患胃痛腹痛者甚多,而其治病之因,亦难以悉数,临症之际,当潜心会通各
门,参究施治,庶不致误。
\x芍甘汤\x 胃脘心腹诸痛,主此随症加减。
白芍〔制肝补脾,活血止痛。酒炒。三、四钱。〕木香 豆蔻〔快气,各五、七分。〕
香附〔制,各二、三钱。〕甘草〔和中缓痛。炙钱许〕。可加枳壳、橘红、玄胡、郁金〔行瘀
各一、二钱。〕苏子〔炒研。〕茯苓〔消痰。〕山楂 麦芽〔化食。各二、三钱。〕如挟
热。〔时作时止,得热更甚〕。本方采加芩、连、山栀、川楝〔泻火则痛自止。〕羚羊角〔能疗腹病
热满。〕如挟寒〔痛无增减,得热则止。〕本方采加桂、附、干姜、沉香〔温中则痛自停。〕吴茱萸〔能除
腹痛冷服。〕挟虚〔重按之则痛缓。〕本方采加参、术、当
归。〔气旺脾健血充,虚痛自止。〕
此方以芍甘汤为主,乃健脾最胜之剂,能治血虚腹痛。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须此二味。又、
凡痛定因气滞,气滞则血为之凝,痰为之结,食亦为不消。以上加入诸药,皆快气行瘀,消食化痰之
品,常用颇效,至若挟寒、挟热、挟虚,各随其所宜,加药以治之。
\x四磨汤\x 胃脘胸腹因气郁不舒,痞结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