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
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
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
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一者天也。
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
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
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圆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
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圆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四者时也。时
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
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
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 。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七者星也。
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
以久留。正气固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
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
其为之治针。令小大如槌。其锋微圆。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此篇论九针之道。应天地之大数。而合之于人。人之身形。应天地阴阳而合之于针。乃交相输应
者也。天地人者。三才之道也。天地之大数。始于一而成于三。三而三之成九。九而九之。九九八
十一。以起黄钟之数焉。以针应数也。肺属金而位居尊高。为脏腑之盖。故应天者肺。脾属土而外主
肌肉。故应土者肉也。而脉者。人之神气也。故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经络出于四肢。以应岁之
十二月。故合于四时八风。五居九数之中。故主冬夏之分。分于子午。律分阴阳。故合十二经脉。七窍
在上。故应天之七星。人之四肢。应于四旁。骨有八
节。故应八方之风。九野者。在天为分野。在地为九州。在人为膺喉头首。手足腰胁。故曰其气九州
九窍。皆通于天气。此论九针之道。通于天地人。而各有其式。各有其用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一曰 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三曰 针。
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
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是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圆利
针。取法于 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法
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
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针微圆。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法也。
此论九针之制。有大小长短之法。而取用各不同也。夫人之气血。合天地阴阳。昼夜旋转。无所
宁息。少有留滞。则为痹为痈。是以九针之用。皆取气取痈取痹。盖针者。所以斡旋天地阴阳之气。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
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
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
膈下三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
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九野者。九州之分野也。按星书立春应天文箕尾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分应天文心房分野。
禹贡徐州之域。立夏应天文翼轸分野。禹贡荆州之域。夏至应天文井鬼分野。禹贡雍州之域。立秋应
天文参井分野。禹贡梁州之域。秋分应天文奎娄分野。禹贡兖州之域。立冬应天文危室分野。禹贡
青州之域。冬至应天文牛斗分野。禹贡扬州之域。中州应天文张柳分野。禹贡豫州之域。盖地有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