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长夏之气。长夏变冬气。冬变夏热
之气。夏变秋气。秋变春气。所谓得五行时之胜。乃时气相胜变气。故为和平。如岁木不及。岁金太过。春时反变为肃
杀。如岁火不及。岁水太过。夏时而反寒气流行。是时气与变气不相胜则病矣。故非其所胜之时则微。当其所胜之时则
甚也。重感于邪者。谓四时不正之邪也。)帝曰。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
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
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精光之论。论神明之理也。大圣之业。通于无穷者。上以治民。下以治身。德泽下
流。传之后世。无有终时也。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
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灵室、灵兰秘室。盖天地阴阳之道。上帝之贵也。非斋戒不敢发。敬谨之至。恐传非其人。慢
泄天宝也。)



<目录>卷八

<篇名>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属性:言五运有政令之常。有常而后有变。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太虚、谓空冥之境。
寥廓、幽远也。回薄、旋转也。盛衰、太过不及也。有盛衰。则损益相从矣。平气、乃岁会之纪。气之平者也。徐振
公曰。五运之始。苍 丹素元之气。 于大虚之间。故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
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此言五运之平气而各有纪名也。东方生风。风生木。木得其平。则敷布阳
和之气以生万物。火性炎上。其德显明。土主化物。而周备于四方。金主肃杀。得其和平。不妄刑也。水体清静。性柔
而顺。)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此言五运不及。而各
有纪名也。木气不及。则不能敷布阳和而痿弱矣。火气不及。则光明之令不升而下伏矣。土气不及。则卑下坚守。而不
能周备于四方矣。金性本刚。不及。则从火化而变革矣。水气不及。则源流干涸矣。)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
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五运太过。亦各有纪名也。木气有余。发生盛也。赫曦、光明显盛之
象。敦、浓。阜、高也。金体坚刚。用能成物。衍、满而溢也。)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
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
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
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纪、年也。三气、谓平气之与太过不及也。木之平运。是为敷和。木德
周行。则阳气舒而阴气布。盖生长化收藏之五气。先由生气之宣布。生气和。则五气皆平矣。端、正直也。随、柔顺也。
曲直、木之体用也。生荣、木之生化也。类、物类也。发生散蔓、木布之政也。温和、春之候也。在天之风气。木之号
令也。其在脏为肝。畏清者。木畏金也。在窍为目。在谷为麻。麻体象木。其色苍也。在果为李。色青而味酸也。核内
有仁仁分两片。木之生原也。毛虫、如草木之森丛。而生于草木者也。犬性勇往直前。感春生怒发之气也。肝主筋、故
其养在筋。里急支满。肝之病也。角、木音也。木生于水。为坚多心。故其物主中坚。八者。木之成数也。)升明之纪。
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
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 螈。其味苦。
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火位南方。故正阳而治。火主阳气。故德施周普。阳和之气四布。五化俱以均平。皆感火之
化也。火气炎上。故其气高。火性动急。故性速也。烧炙曰燔灼。火之用也。万物蕃茂。夏长之化也。凡在地之火。皆
与之同类。明曜、火布之政也。炎暑、夏之候也。在地为热。火之令也。在脏为心。心其畏寒。火畏水也。心开窍于舌。
麦乃夏成之谷也。杏色赤而味苦。络者。果实之脉络也。羽虫飞翔而上。感火气之生也。马属午。火之畜也。心主血脉。
故其养在血。 螈、动掣也。经脉感火气而缩急也。征、火之音。苦、火之味。脉、物之脉络也。七、火之成数也。)备
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
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