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三焦约证属性:(主大小肠。出《素问·宣明五气论》) 
小腹痛,不得大小便,邪气入客,约而不行,故谷气不得通也。 
枳壳丸
 主之∶治三焦约,调顺三焦气脉,消痞滞,利胸膈,治风,通大小便。 
陈皮(一两) 槟榔(半两) 牵牛(四两,一半生一半熟,捣,取头末一两半,余不 用) 木香(一分) 枳壳(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生姜汤下,食后,日三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胃寒肠热证属性:(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寒不受,水谷不化,泻泄,寒之气在上,肠热之气在下,故胀而泄。 
妙应丸
 主之∶治胃寒肠热,水谷不化,腹胀痞满,泄利不已。 
川乌头(去尖,半两) 栀子仁 干姜(生。各一分) 
上为末,生姜汁、面糊为九,如桐子大,每服五丸,温酒下,食前,日进二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胃热肠寒证属性:(主胃。出《素问·五脏别论》) 
胃热则消谷,善食而饥,奈肠寒,则血凝脉重,小腹疼痛而胀。 
青橘皮丸
(又云∶前胡木香散亦治饥) 治胃热肠寒,善食而饥,便溺少而腹胀痛, 
大便或涩。 
青皮 京三棱 黄连 蓬莪术(炮。各一两) 巴豆霜(一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茶、酒下,食后。(少与之,不可多也。)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控睾证属性:(主小肠。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甲乙经》云∶小肠病,结于腰上而不下,痛冲心肺,邪所系。 
茴香楝实丸
 主之∶治小肠病结上而不下,痛冲心肺。 
茴香(炒) 楝实(麸炒,去核) 吴茱萸 马练花(醋炒。各一两) 陈皮(一两) 
芫花(半两,醋炒) 
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温酒下,空心食前。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阴疝证属性:(主男病。出《素问·至真要大论》) 
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小腹,小腹痛或肿,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脉为治。 
蒺藜汤
 主之∶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欲劳,痛不可忍之。 
蒺藜(去角,炒) 附子(炮,去皮脐) 栀子(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去滓,每日三服。 
控睾证茴香练实丸,亦治此证。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诸痹证属性:(主风。出《素问·痹论》) 
痹乃风寒湿三气相合而为痹。风者,百疾之长,善行数变,多汗恶风,目 胁痛,或走 注四肢,皮肤不仁,屈伸不便。 
升麻前胡汤
 主之∶治肝风虚所中,头痛目眩,胸膈壅滞,心烦痛昏闷,屈伸不便。 
升麻 前故(各一两半) 玄参 地骨皮(各一两) 羚羊角 葛根(各二两) 酸枣仁(一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再煎三五沸,食后温服,如行五六里, 
更进一服。 
【目录】卷二\诸证门【篇名】心疝证属性:(主心痛。出《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急,小腹有形,心不受邪,必传于府,故小腹有形。心气逆不顺,当痛不已。 
当兼心气治,不止为有寒邪所中。 
木香散
 主之∶治心疝,小腹痛,闷绝不已者。 
木香 陈皮(各一两) 良姜 干姜 诃子皮 赤芍药 枳实(各半两) 草豆蔻 黑牵 牛(各三两) 川芎(三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四圣散
 治肾藏风,并一切癣。 
白附子 白蒺藜 黄 羌活(各等分,生用) 
上为末,每服二钱,汤调下,空心,一日三服。 
久癣不瘥,十日大愈。 
赴筵散
 治口疮不已者。 
密陀僧 黄柏 青黛(各等分) 
上同研为细末,每用干糁于疮上。 
不过三二日,即便愈。 
诃子汤
 治失音不能言语者。 
诃子(四个,半炮半生) 桔梗(一两,半炙半生) 甘草(二寸,半炙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同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 
甚者不过三服,即愈。 
【目录】卷三\风门【篇名】诸风总论属性:《素问》云∶诸风掉眩强直,肢痛软戾,里急筋缩,皆足厥阴风木之位,肝胆之气也。 
(风者,动也。动者,摇也。所谓风气甚而主目眩运,由风木王,则是金衰不能制木, 
而木能生火,故风火多为热化,皆为阳热多也。)风为病者,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 
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腰脊强痛,或为耳鸣鼻塞诸证,皆不仁,其病各异,其名不同。 
经云∶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风气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 间,与卫气相干,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