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92-黄帝素问直解-第12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督脉,治其脊骨也,故曰治在骨上。若病甚者,在脐下营。脐下营乃少腹以下骨中央,督脉 所起之部也。所以复举督脉生病而为治法者如此。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此复申明冲脉之为病也,上文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故此言其上气有音者,不能从胸而上,故当治其喉 中央。喉中央者,缺盆之中,故曰在缺盆中者,此逆气里急,不能从胸而上出于喉也。治其渐者,使从喉 上面,故曰渐者,上侠颐也。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其浮而外者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是冲脉不但至胸中而散,亦上颐循面,故复举冲脉之病以明之。此一节,言 太阳寒府之气,合于少阴,任冲督三脉,皆起于少阴而合于太阳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蹇,难也。蹇膝,膝难进也。膝蹇故伸不能屈。楗,犹枢也。

下文云∶辅骨上横骨下为楗,治其楗而膝能伸屈矣。

坐而膝痛治其机。
机,机关也。坐而膝痛,则机关不和。下文云∶侠髋为机,治其机而膝痛可愈矣。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
暑,热也。解,膝骨缝也。立而暑解,立则骨缝如暑热也。骸 关,即膝解也。下文云∶膝解为骸关,治其骸关,而暑解可愈矣。


膝病,痛及拇指,治其 。
拇指,足大趾也。膝痛,痛及拇指,经脉相应也。 ,腿曲处也。下文云∶骸下为辅,辅上为 ,

治其 而拇指膝痛可愈矣。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隐,犹藏也。膝痛如物隐者,痛而高肿,如物内藏也。关,关 节也。下文云∶ 上为关,治其关而痛如物隐可愈矣。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膝痛而筋不柔和,故脊背不可屈伸,太阳主筋所生病,故当其背内,而屈伸自如矣。


连 若折,治阳明中俞 。
折,音舌、 ,足骨也。 ,骨穴也。膝痛连 ,其痛若折,当治阳明之中俞 。中俞,足阳明俞穴 也。五俞之穴,前有井荣,后有经合,俞居中,故曰中俞 ,足中指间陷谷穴也。治阳明中俞 ,

而连 若折可愈矣。

若别,治巨阳少阴荣。
承上文而言,膝痛连 若别。别,离也。若 膝之不相属也。当治巨阳少阴之荣穴。巨阳之荣,足小 指后通谷穴也,少阴之荣,足心后然谷穴也。治其荣,而连 若别可愈矣。


淫泺胫 ,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泺,音洛。淫,极也。泺,寒也。维,络也。淫泺胫 ,极寒 而胫骨 削也。胫 ,则不能久立,少阳主骨所生病,故治少阳之 维,在外踝上五寸。经脉论云∶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者此也。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
上文云∶蹇膝伸不屈,治其楗。所谓楗者,辅骨上,横骨下,

为楗,股胫皆有辅骨,乃大骨之旁骨,此辅骨,股内旁骨也。横骨,脐下少腹两旁之骨也。

侠髋,为机。
上文云∶坐而膝痛,治其机,所谓机者,侠髋为机。侠,并也,髋,臀上两旁侧骨也。


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
上文云∶立而暑解,治其骸关,所谓骸关者,膝后分解之处,

为骸关。夫膝解为骸关,则侠膝之前骨,为连骸。所以申明膝后解处为关,而膝骨则为骸也。

骸骨下为辅,辅上为 。
上文云∶膝痛,痛及拇指,治其 。所谓 者,骸下为辅,辅 上为 。骸下,即骸关之下。辅上,胫辅骨之上也。


上为关。
上文云∶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所谓关者, 上为关,腿曲处之上也。


头横骨为枕。
上文云∶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脊背上通枕骨,故不释背 内,而释头横骨为枕。知头横骨为枕,则知脊直骨为背矣。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二

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行,音杭,旧本讹左右各一行,今改二行。此举水俞五十七穴,以明水俞之本于肾也。水热穴论云∶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 下行也。夫尻上五行行五,则五五二十五俞,其俞在背。伏兔上两行行五,乃左右各二行行五,则四五二十 俞,其俞在 。踝上各一行行六穴,则左右十二俞,其俞在足,是水俞五十七穴,而本于肾也。此一节言 膝骨乃机关之会,机关不利而痛,则水气不行,故水 俞五十七穴,皆附于骨空也。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一在项后

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此言髓空有在头上下者,有在脊上下者,髓藏骨空,故曰髓空。脑为髓海,故髓空在脑后三分,申明 脑后三分在悬颅穴之际,悬颅在头两旁锐骨之下。锐骨,尖骨也。从头而下,一在龈基下,

龈基,齿根也。齿根之下,骨空处也,此髓空在头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