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则天地四塞矣。
 藏,如字,末藏之灵室藏,字同。 
主岁之气有太过不及,主时之气有太过有不及。上文言太过而不及在其中,故夫五运之政,贵得其平, 
犹权衡也。高者抑之,无太过矣。下者举之,无不及矣。德化之常必有应,故化者应之。非时之变必有复,故 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四时五行之理,乃运气之常也。如失常则天地四塞而不顺序矣。所以申明不可 太过,不可不及也。 
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五营运大论》帝引《阴阳应象大论》之言,谓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兹岐伯引之以明四时之应,即天地之动静,而神明为之纪,五气之变,即阴阳之往复,而 寒暑彰其兆,故曰此之谓也。 
此一节言五运之政,四时之气,贵得其平,太过不及而有气交之变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
 
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卒,音促,下俱同。 
上文言五气之变,应于四时,帝承上文之意,谓气之变也,卒然而至,人居天地之中,何以期之? 
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动变,犹动乱,承帝问而言。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 会,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之气则有常,与动乱之灾变,而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
 何以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本,其德散和,其化生荣,其政舒
 
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德化政令灾变,皆有常候,知常则知变矣。《五营运大论》云∶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即知 其德为和也。其化生荣,即其化为荣也。其政舒启,即其政为散也。其令风,即其令宣发也。其变振发, 
即其变振拉也。其灾散落,即其眚为损也。辞意与五营运大论相同,下四方亦然。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
 五营运大论云∶其德为显。 
其化蕃茂。
 即其化为茂。 
其政明曜。
 即其政为明。 
其令热。
 即其令郁蒸。 
其变销烁。
 五营运同。 
其灾燔 。
 其眚燔 。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
 即其德为濡。 
其化丰备。
 即其化为盈。 
其政安静。
 即其政为谧。 
其令湿。
 即其云雨。 
其变骤注。
 即其变动注。 
其灾霖溃。
 即其眚淫渍。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
 即其德为清。 
其化紧敛。
 即其化为敛。 
其政劲切。
 即其政为劲。 
其令燥。
 西方生燥故也。 
其变肃杀。
 五营运同。 
其灾苍陨。
 即其眚苍落。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
 即其德为寒。 
其化清谧。
 即其化为肃。 
其政凝肃。
 即其政静。 
其令寒。
 即其令严贞。 
其变 冽。
 即其变凝冽。 
其灾冰雪霜雹。
 五营运但言其眚冰雹。 
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德化政令灾变乃四时气机之动,不可不察。是以察其动也,则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有灾,而物 由之以生长化收藏,而人应之以生长壮老已。察其气机之动,则卒然灾合,可以期之矣。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太过不及,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
 
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上文言岁候之太过不及,皆上应五星,则德化政令灾眚变易亦上应五星。若灾变卒然而动,五 星亦卒然而变乎?此帝举以为问。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
 
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木火土金水五运,上承天气而行之,气有常数,故无妄动,动则无不应于五星也。若卒然而动者, 
乃四时泾气之交变也,泾气交变其不上应于五星焉。故经曰∶应常不应卒,即此卒然而动,不应 之谓也。故曰未详其处。 
帝曰∶其应奈何?
 其应常奈何?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在天为气,在地为化,风热湿燥寒,天之气也,木火土金水,地之化也。各从其气化者,岁星从风木, 
荧惑从热火,镇星从湿土,太白从燥金,辰星从寒水,此五星各从天地之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综疾逆顺何如?
 五星旋转有徐行、疾行、逆行、顺行,其义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
 以道留久,路稽留延久也。逆守而小,逆而不进,自守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