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92-黄帝素问直解-第65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行于内外,故气虚者乃肺虚也。气机营运,从下而上,故气逆者,乃足寒也。邪逆正虚,
伤其五内,故非其克制之时则生,当其克制之时则死。不特肺受火克,诸脏皆有所克,故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重,平声。余同。因上文虚实而问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谓是重实。
重实者,言人身大热之病,气盛而热,脉盛而满,阴阳血气皆实,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气热脉满,则经络俱实,故为此问,而探其治。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
经络皆实,气血盛于阳分,是寸脉当急,而尺则缓也。经实者治其经,络实者治其络,经络皆实,皆当治之。


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
经络内通血脉,外通皮肤,经络盛则皮肤滑泽,经络衰则皮肤涩滞,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


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物,犹形也。类,犹合也。物类者,五脏在内,皮肉筋脉骨,

有形在外,而合于五脏者也。始,先见也。皮涩而虚,则肺脏亦虚,皮滑而实,则肺脏亦实,故夫虚实者,
皆从其有形之外合,以先见也。皮和肺,肉合脾,脉合心,筋合肝,骨合肾,故五脏调合 于内,骨肉滑利于外,可以长久而永天命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承上文经络皆实,言更有络满经虚,经满络虚之不同,故有络气不足,经气有余,并下经虚络满之间。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脉口,寸口也。经气有余,则脉口肤热,络气不足,而尺肤寒也。《荣卫生会》论云∶荣出于中焦,卫 出于下焦,故以寸肤候经,荣为经也,尺肤候络,卫为络也。秋冬之气降而沉,故寸热尺寒为 逆,春夏之气升而浮,故寸热尺寒为从。经络外通皮肉,内通筋骨,肤之寒热,其病有皮肉脉筋骨,浅 深不同,贵得其主病之所在而治之,故曰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经虚则经气不足,络满则络气有余。


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虚,不足也。满,有余也。上文以尺候络,故络满者,尺肤热而满,以寸候经,故经虚者,脉口寒 而涩也。寸为阳,主春夏,脉口寒涩,故春夏死,尺为阴,主秋冬,尺热满,故秋冬生。承上文 从逆而言,故曰此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上文言治主病者,此不言治,帝故问之。


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此络满经虚,当灸阴刺阳,灸阴所以补经虚,刺阳所以泻络满。上文经满络虚,当刺阴灸阳,刺 阴所以泻经满,灸阳所以补络虚。此以灸刺通于上文,则上文治主病者,亦当通如此矣。


帝曰∶何谓重虚?
因上文重实而问重虚。


岐伯曰∶脉气上虚,尺虚,是为重虚。
人身阴阳,不外脉气,故提脉气二字。上虚者,脉气虚于上之寸部。尺虚者,脉气虚于下之尺部。脉主 阴血,气主阳气,脉虚气虚,则阴阳血气皆虚,是谓重虚。


帝曰∶何以治之?岐伯曰∶所谓气虚者,言无常也;尺虚者,行

步 然;脉虚者,不象阴也。如此者,滑则生,涩则死也。
知其气脉死生,则知施治之法,故复言气脉,不言治也。所谓气虚者,虚于寸部之阳,则言语无常,而 心主之神明不聪也;虚于尺部之阴,而为尺虚者,则足骨屈伸不利,故行步 然, 然,虚 怯貌。此言气之虚也。脉之大体,有阴有阳,若脉虚者,浮泛于上,有阳无阴,不能效象于阴也。此言脉 之虚也。如此者,指气虚脉虚也。气虚脉虚,诊得皮肤滑泽则生,涩滞则死也。盖气脉既虚 于内,皮肤不可荣于外,明气脉之虚而知其死生,则知治之法矣。


帝曰∶寒气暴上,脉满而实何如?
承上文气热脉满之意,言气热脉满,是谓重实,有寒气暴止,脉满而实何如。暴,卒暴也。


岐伯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
上文云滑则从,涩则逆,下文云从则生,逆则死,故曰实而滑则生,实而逆则死,是知逆者因涩而逆也。


帝曰∶脉实满,手足寒,头热何如?
脉实满,手足寒是实而逆则死∶今寒不尽寒,而头复热如何?


岐伯曰∶春秋则生,冬夏则死,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
手足寒而头热,乃寒中有热,热中有寒,春时则寒中有热,秋时则热中有寒,故春秋则生,冬气全寒,

夏气全热,今寒中有热,热中有寒,不合天时,故冬夏则死。若脉浮而涩,乃越于外而虚于 内,涩而身有热,乃虚于内而越于外,此根气不足,故皆死。

帝曰∶其形尽满如何?
承经络皆实之意而言,经脉络脉,统于周身,不但经络皆实,

而其形且尽满,何如?形,形身也。满,犹实也。

岐伯曰∶其形尽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