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92-黄帝素问直解-第7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气,犹风也。《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故不言风而言气。因于气为肿者,

风淫末疾,四肢肿也。四维相代者,四肢行动,不能彼此借力而相代也。四肢者,诸阳之本,
今四维相代,则阳气乃竭,此阳因而上,阳气竭,而不能卫外者也。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

坏都, 乎不可止。
,音骨,余篇同。阳气者,由内而外,根于阴精,如烦劳则阳气外张,阴精内绝,阴不交阳,故精 绝。辟积,重复也。辟积于夏者,冬时受病,病不能愈,重复时日,至于夏也,夏月火盛,内 亡其精,故使人煎厥。煎厥,如火之焚而热极也。精气不注于目,故目盲不可以视;精气不充于耳,故耳 闭不可以听。溃溃,乱貌,溃溃乎若坏都,言耳目昏乱,神失其守,若国都之败坏也。 ,

流貌, 乎不可止,言神气散驰,流而不返,不可挽回而止之也。此烦劳伤精,而神气内乱也。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筋,纵,其若不容。
阳气者,自下而上,本于阴血,如大怒则逆气上形。形者,悻悻然见于其面也。气绝者,怒则气上 不接于下也。血随气行,气逆则血郁于上,气血皆逆,则使人薄厥。薄厥,虚极而厥逆也。血不 养筋,则有伤于筋,筋伤则纵。所谓纵者,转动不能,其若不容者然。此大怒气逆而血不荣筋也。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

风,寒薄为 ,郁乃痤。
痤,坐,平声。高梁,即膏梁,余篇同。 ,音渣。沮,犹湿也。阳气内通精血,复从中土,而外出 于皮肤,故假汗出膏梁以明之。汗者,水谷之精,从内出外,若汗出偏沮,则气血不周于身,故使 人偏枯。若夏日汗出,而见水湿之气,则皮肤湿热生疖如痤,生疹如痱。若膏梁浓味,伤其中土,因膏梁而 变病,则足生大疔。受如持虚,言疔从内以出外,如持虚器而受毒也。若劳碌汗出而当风。

风,寒气也。故寒薄为 ,郁乃痤,言寒薄于皮肤而上行,则为 。 ,赤鼻也。寒郁于皮肤而外泄,则 为痤。痤,小疖也。此言阳气加阴乃为汗,从中土而外出于皮肤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精,精粹也。柔,柔和也。上文烦劳精绝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故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所以 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上文大怒气绝,至血菀而伤筋。故曰阳气者,柔则养筋,所以 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 ,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荣气

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俞,音输,余篇同。上文假汗出膏梁,以明阳气从中土而出于皮肤,此假开阖,以明阳气由阖而开,

由开而阖,不但从内以出外也。开阖者,外内之枢机,开则外出,阖则内入;今开阖不得,则太 阳之寒气从之。背为阳,主开;腹为阴,主阖。开阖不得,寒气从之,则背突胸窝,乃生大偻。偻,伛偻也,
此言阳气之不能开阖也。陷脉为 ,留连肉腠,言寒邪陷于脉,则肉腠或空或突,而如嵝,留连肉腠而 难愈也。俞气化薄,言寒邪入于穴俞,则俞气变化而内薄。薄,泊也。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言薄心气,
则善畏,薄肝气,则惊骇也。荣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言寒邪入于肉,则荣血之气不从肌 肉以外出,但逆于肉理,而生痈肿也。此阳气不能由阖而开也。魄汗未尽阳气外虚也,形弱而气烁,形体 虚弱,而热气外烁也。穴俞以闭,不能内入也,身汗而热,内外不和,
故发为风疟,此阳气不能由开而阖也。上文言阳气外出于皮肤;此言阳气更从内以出外,从外以入内,所 以承上文而补其未尽之义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

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承上文风疟之意,言风为百病之始,宜顺天时而避之也。六淫之气,风居其首,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身心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四时之序也。若不因时序,受大风苛毒而 为病,必至从表入里,由浅入深,故病久则传化。传化,传经变化也。病久传化,则上下阴阳不相交并,
虽有良医,弗能为也。

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病久传化,其所由来者渐矣。故阳蓄积病死,言亢阳蓄积,至病久弗为而死也。而阳气当隔,言亢阳之气 当与腑脏相隔也。申明当隔者,若既病则当泻,苟不亟泻而正治之,犹粗工之败乃事,不得云良医弗为也。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收。

是故暮而闭拒,无扰筋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