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者,肾之味。肾主骨,过咸则大骨气劳。大骨,腰高之骨,肾之府也。气劳,骨气强盛,能任 其劳也。短肌心气抑者,肾水盛,则心火受制,心气不能从骨节而出于肌表,故短肌心气抑。是咸味 生肾,太过则伤心矣。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者,土之味,脾胃之所主也。过甘,则土气盛,而水受制,水虚不能制火,故心气喘满。水受 土制,故色黑。肾气不衡,衡,平也,是甘味生脾,太过则伤肾矣。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
苦者,心之味。过苦,则火克肺金。肺者,天也,脾者,地也,天气不降,则地气不升,故脾气不 濡。濡,灌溉也。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两土相济。今脾气不濡,则胃气过燥,故胃气乃浓;浓,
燥实也。是苦味生心,太过则肺金受制,不与地气相交矣。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沮,作阻,央,作殃。辛者,肺之味,过辛,则肝木受制,不生心火,故筋脉阻弛。筋者,肝所主,
脉者,心所主也;筋脉阻弛,则阴精不濡于筋,神气不充于脉,故精神乃殃。是辛味生肺,太过则伤肝矣。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贵得其平,不可太过,是故谨和五味,得其平矣。五味,
合五脏。五味和,则肾主之骨以正,肝主之筋以柔,肺主之气,心主之血以流,脾主之腠理以密,诚如是也;
则有形之骨,无形之气,皆以精粹,可谓谨道如法,生气通天,而长有天命矣。此一节,
言生阳之气,本于阴精,互相资益,以明阴阳之气,皆为生气,可以上通于天也。
【目录】卷之一【篇名】金匮真言论第四篇属性:金匮,藏书之器也。真言,至真不易之言也。天之阴阳四时,合人之阴阳脏腑,人之五脏五行,合 天地之五方五色、五谷五味、五星五音、五畜五臭,各有收受,三才合一,至真不易。然此真言 者,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藏之心意,不可轻泄,犹以此言藏之金匮者然,故曰金匮真言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天有八风,四方四隅之风也。经有五风,人身经俞五脏之风也。帝欲详明天人相应之理,故有是问。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八风发邪,天之八风,发为邪气也。以为经风,触五脏八风之邪,以为人身经俞之风,更触人之五 脏也。邪气发病,邪风之气伤人,则发而为病也。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邪气发病,是以胜相加。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木胜土也;长夏胜冬,土胜水也;冬胜夏,
水胜火也;夏胜秋,火胜金也;秋胜春,金胜木也。所谓四时之胜而发病也,是知邪气发病,乃以胜相加矣。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所谓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而有四时之胜者,如东风生于春,即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 在肝,触五脏也,俞在颈项,以为经风也。
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
南风生于夏,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心,触五脏也,俞在胸胁,以为经风也。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西风生于秋,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肺,触五脏也,俞在肩背,以为经风也。
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北风生于冬,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肾,触五脏也,俞在腰股,以为经风也。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中央为土,以应四隅,亦八风发邪,而有四时之胜也。病在脾,触五脏也,俞在脊,以为经风也。此 言八风发邪,则有四时之胜,触五脏而为经风者如此。
故春气者,病在头。
所谓俞者,乃人身之经俞,非五脏之穴俞。上文云,春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头连颈项也。
夏气者,病在脏。
夏俞在胸胁,故夏气者,病在脏。脏者,藏也;藏于胸胁之内也。
秋气者,病在肩背。
秋俞在肩背,故秋气者病在肩背。
冬气者,病在四肢。
支,肢同,余篇仿此。冬俞在腰股,故冬气者病在四肢,腰连于股,股属四肢也。
故春善病鼽衄。
鼽音求;衄音忸,今讹衄,非。余篇仿此。春病在头,俞在颈项,故春善病鼽衄。鼽,鼻清 水也,衄,鼻血也。
仲夏,善病胸胁。
夏病在脏,俞在胸胁,故仲夏善病胸胁,言仲夏所以别长夏也。
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长夏属土,病在脾,俞在脊,故长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脾虚也;寒中,脊虚也。
秋,善病风疟。
秋病肩背,俞在肩背,故秋善病风疟。风疟者,寒栗而肩背振动也。
冬,善病痹厥。
冬病四肢,俞在腰股,故冬善病痹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