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之症)鼻下断作疮(上逆行营气伏火也)能乳
(胃中有热也,寒则食不入)喜食土(胃不足也),面黑色(为寒为痹)大便清(寒也)褐色(热蓄血中)
间黄色(肠胃有热)治当滋荣润燥,外致津液。
山栀仁(三分) 黄柏 甘草(炙。各二分) 大芜荑(五分) 黄连 麻黄根(一分) 姜活(二分) 柴胡(三
分) 防风(一分) 白术 茯苓(各五分) 当归(四分)
上水煎服。
\x朱砂安神丸\x 治心疳怔忡,心中痞闷。
朱砂(四钱) 黄连 生地黄(各半两) 生甘草(二钱半) 兰香叶(二钱,烧灰) 铜青 轻粉(各五分)
上为末,干敷上。
\x白粉散\x 治疳疮。
海螵蛸(三分) 白芨(二分) 轻粉(一分)
上为末,先用浆水洗拭,干敷。
\x六君子汤\x
\x异功散\x(二方见内钓)
\x六味丸\x(方见肾脏)
\x四味肥儿丸\x(方见寒吐)
\x泻青丸\x(方见肝脏)
\x龙胆泻肝汤\x(方见疝气)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x白术散\x(方见积滞)



<目录>卷八

<篇名>二便色白

属性:《秘旨》云∶小儿便如米泔,或溺停,少顷变作泔浊者,此脾胃湿热也。若大便泔白色,或
如鱼冻,或带红黄黑者,此湿热积滞也。宜理脾清滞,去湿热,节饮食。若忽然变青,此是
变蒸也,不必用药。若久而不愈,用补脾制肝。若心膈伏热,则成疳矣。大抵多因乳哺失节
,脾气有伤,元气下陷,或乳母饮食七情所致。小便如疳,或大便泔白者,用四味肥儿丸。
积滞黄黑者,用四君子汤加黄连、木香。色青日久不复,或兼泄泻,或腹痛者,用六君子汤
加木香、芍药。若小便小利,大便褐色,发黄脱落,鼻下疮痍,用栀子茯苓汤。乳食少思,
胸腹膨胀,大便频数,用四味肥儿丸。仍审乳母饮食七情主之。
治验
一小儿每食停滞,大便色白而频,先用大安丸、异功散,少加炒黑黄连,一二服后,小水澄
久如泔,发热体倦,用四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停食发热,先用大安丸而愈。后患腹胀,午时发热,用五味异功散而瘥。
一小儿患前症,兼自痢,用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但日晡微热倦怠,用补中益气汤、四
味肥儿丸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服驱逐之剂,手足并冷,作渴少食,此脾气复伤也,用六君、升麻、柴胡而
泻止;又四味肥儿丸而愈。
\x四君子汤\x
\x六君子汤\x
\x加味逍遥散\x
\x五味异功散\x(四方见内钓)
\x龙胆泻肝汤\x(方见疝气)
\x补中益气汤\x
\x大安丸\x(保和丸加白术,二方见虚羸)
\x四味肥儿丸\x(方见寒吐)
\x栀子茯苓汤\x(即大芜荑汤,方见疳症)



<目录>卷九

<篇名>吐血

属性:经曰∶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盖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洒陈于六腑,故能入于脉。夫荣者,阴血也,所主在心,统化在脾,藏内在肝,宣布在肺,
输泄在肾,灌溉一身,滋养百脉,诸经由此而生毓焉。然血之所统者气也,故曰∶气主 之
;血主濡之。是以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阳生阴长,夫唱妇随之道也。若气一伤,则变
症百出,故妄行则吐衄,衰涸则虚劳,降下则便红,热陷则溺赤,渗于肠胃则为肠风,阳虚
阴搏则为崩漏,此皆气有殄戾之乖,而血乃生渗溢之患也。然养阴者可不先知养阳之道乎?
小儿患之,多因禀赋积热,或食膏粱浓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治法∶若气虚血弱,当以
人参补之,阳旺则阴生血也。若四物汤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若左寸关脉数而
无力,血虚也,四物汤加参、术。浮而无力,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尺脉数而无力,肾虚也
,六味地黄丸。右寸关脉数而有力者,肺胃热也,犀角地黄汤;后用四物汤加参、苓、白术。尺脉数
而无力,阴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面黄目涩,眵多手麻者,脾肺虚也,用黄 芍药汤。
治验
一小儿年十余岁,鼻衄,肝脉弦数,肝藏血,此肝火血热而妄行,用小柴胡加山栀、龙胆草
,四剂而血止;又用四物、芩、连、芦荟、山栀、甘草,作丸服;又以地黄丸滋肾水,生肝
血而愈。
一小儿久鼻衄,右腮鼻准微赤,此脾胃传热于肺而不能统也,先用六君、桔梗、当归、山栀
而血止,次用人参黄 散,以调补脾肺而愈。
一小儿壮热吐血,或兼衄血,右腮鼻准赤色,乃肺胃积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