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金汤 治哮。
麻黄 桑白皮 苏子 杏仁 白果 黄芩 半夏 甘草 款冬花
清水煎服。
(九)逍遥散 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寒热咳嗽,两胁作痛。
柴胡(七分) 白术(蜜水拌蒸) 茯苓 当归 白芍(各钱半) 甘草 陈皮(各八分) 薄荷叶
(五分) 煨姜(三片)
清水煎服。
(十)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心下有水气,脉浮者。
麻黄 白芍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 半夏 五味子 石膏
(十一)犀黄丸 疗痈疽、石疽、乳岩、瘰 、痰核、恶核、横 流注、肺痈、小肠痈,一切腐烂阴疽。
犀黄(三分) 麝香(钱半) 乳香 没药(各一两)
研为细末,用煮烂黄米饭和丸如粟米大。
(十二)皂荚丸 治肺痈初起,咳逆上气,唾浊。
皂荚(刮去皮,酥炙,八两)
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或枣肉和丸,如绿豆大,每服数丸,枣膏和汤送下。
(十三)葶苈大枣泻肺汤 治肺痈喘不得卧,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
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及支饮不得息。
葶苈 大枣
先服小青龙汤一剂,继进此方,服后,即吐脓血。忌食盐、酱等物。
(十四)葶苈薏苡泻肺汤 治肺痈初溃,唾脓血。
葶苈(酒炒研,八分) 薏苡仁(五钱) 贝母(去心,一钱六分) 甘草节(一
钱五分) 陈皮(一钱二分) 黄 (酒拌勿炒) 桔梗 忍冬 白芨(各一钱) 生姜(一片)
清水煎,食后缓缓服。初起去黄 、白芨,加防风;溃后脓尽加人参;久不敛,去葶苈加合欢皮。
(十五)排脓散 治内痈脓从便出。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杵为散,以生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
(十六)排脓汤 治内痈脓从呕出。
甘草 桔梗 生姜 大枣
(十七)人参清肺汤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及久年劳嗽,吐血腥臭。
人参 阿胶 地骨皮 知母 乌梅 罂粟壳 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清水煎服。
(十八)人参泻肺汤 治肺经积热上喘,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
人参 黄芩 栀子 枳壳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白皮 大黄 桔梗
清水煎服。
(十九)人参定喘汤 治肺气上逆,喉中有声,坐卧不安,胸膈紧痛。
人参 麻黄 阿胶(蛤粉炒) 半夏曲 五味子 罂粟壳(蜜炙) 甘草(炙,各一钱) 桑白皮(蜜炙,二钱)
加生姜三片,清水煎服。
(二十)姜汁背心 治寒痰壅塞经络,不时发哮。
生姜捣取自然汁,用以浆布背心,贴肉着之,数易即愈。
(二十一)甘草猪胆丸 治醋呛咳嗽。
甘草(去赤皮,二两)
用猪胆汁五枚,浸三日,取出,火上炙干为细末,炼蜜为丸。



<目录>第七章・吐泻论治

<篇名>第一节・吐泻概说

属性:吐泻,胃与肠之病也。病于胃则吐,病于肠则泻,病于肠胃则吐泻交作。然胃与肠虽以幽门为界而究属衔
接连通者,故胃病有时亦能致泻,肠病有时亦能致吐,吐与泻之为病,肠与胃恒互有牵涉也。且也为胃行其精
液者在脾,为肠分别水谷者亦在脾,则胃与肠之运化,皆统属于脾。故吐泻之为病,其关键又莫不在
脾也。其病在小儿患之,倍重于成人,以小儿消化力薄,肠胃俱弱,难任吐泻之戕贼。若后天之谷气一伤,
则生生之机告绝,故自来治儿科者,莫不以吐泻为重证也。夫吐泻虽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然吐则气逆,泻
则气陷,久吐则胃虚,久泻则脾伤,不论虚实寒热,其结果皆足使正气受劫,变端百出,一身全局,俱受
其累,重者上吐下泻,顿时上下俱脱,正气乏绝,轻者转成惊风,或渐变疳症。此小儿吐泻一起,所以不可
不急治之以防变也。惟小儿吐泻,缓治虽多变,急治常易愈,当其初作之时,先宜辨其因热因寒因食因痰之
分,再察其虚实之偏,则治法莫不中肯。若拘于暴吐属实,久吐必虚,暴泻宜利,久泻宜止之成见,
则暴作吐泻,往往有属于虚寒者,而久吐久泻亦间有挟积挟痰者,正未可以一概论,是在临证之能持其大者要
者,斡旋以为治耳。兹就吐与泻及吐泻交作三证分论之。



<目录>第七章・吐泻论治

<篇名>第二节・吐证述要

属性:甲、概况
饮食入胃而上泛回出者谓之吐,吐又有呕吐哕三者之别。呕
者,吐之有声有物者;吐者,吐之无声有物者;哕者,吐之有声无物者。呕与吐常相连属,往往初起为吐,吐
将尽则继之以呕者。其证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