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一个,甘草炙一寸,枣一个,水六分,慢火煎至三分,温温服,作两服,体便暖,
只煎使君子汤,如沉香、橘皮吃五六分,更吃暖惊药三两服。乳母忌口,不得再惊。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x小续命丸\x
附子(尖一枚) 硫黄(枣许大) 蝎梢(七枚)
上为末,生姜、面糊丸黄米大。量儿加减,十丸至百丸。治小儿久泻 羸尤妙。
《庄氏家传》治慢脾风极妙。\x黑散子\x
干姜(半两) 甘草(一分)
上同于一瓷合子内,用火 存性,为末。( 须恰好,过则力太慢,不及则性大烈。)每服一钱或半钱,浓煎乌梅汤
调下。
临时更看男女、大小加减服之。须是目垂、面白慢脾形候即与吃。
《孔氏家传》治小儿慢脾惊风。
上以代赭石,不拘多少,细研,水飞过,研冬瓜仁汤调下,量儿大小与半钱或一钱。小儿因转泻后眼戴上,
三日不乳,目精通黄如金色,气将消绝,止服三服,全愈。
《王氏手集》治小儿慢脾风。\x万安散方\x
浓朴(去粗皮,以水一盏,煮尽后细切,焙干) 白术(汤浸半日,切片子,用蜜涂,炙香黄色) 朱砂(各一分,
研) 麻黄(半分,长直者以熟汤浸软,用姜汁浸半日) 干蝎(七个尾梢全者,每个用大叶薄荷裹上,用浸者麻黄,
缠子微,以姜汁再浸,以竹箸上炙,令表里焦黄色)
上并捣,罗极细,再入乳钵内与朱砂研千百遍。每服半钱或一字,煎金银薄荷汤调下。但小儿服药后,微汗
出是效。凡小儿欲作慢惊,必先壮热,多睡,频吐。若吐止,即惊止,吐不定,作慢惊,号为难治。有此吐
证,以金液丹主之。此方传与人必不信,但只与药。金液丹研开令细,以滴水为丸黄米大,用朱砂、青黛为
衣。每服五十丸以上,以下不济事,用米饮下。定吐救生丹亦甚佳,然十有三、四不能止者。此方百无一失。
若有虽止已成慢脾者,万安散救之,亦无失者,但费心力耳,不然十有八、九不救。此二方不可具述,千万
秘之,非至诚好事者,不可妄传。
《吉氏家传》治慢脾风。\x朱砂散\x
朱砂 天麻(各一钱) 僵蚕(七个) 天南星(一个) 白花蛇(项下肉皂子大一块) 麝(少许) 蜈蚣(一
条)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x活脾散\x 治小儿脾困成慢脾风。
天南星(去皮) 半夏 白附子(各半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小者一字,用冬瓜子七粒、薄荷一片、酒少许,或入水少许,同煎。
《朱氏家传》治小儿久病后,或吐泻生惊,转成慢脾后。\x蝎梢膏\x
蝎梢(不以多少为细末一两,用新好者)
上用石榴一枚,开作瓮子,去子,以无灰酒半盏调蝎末,入石榴,以盖子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
熬成膏子,取出于放冷。每服一钱,用金银薄荷汤调下。急惊勿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慢脾风,吐奶,霍乱,吐泻。
丁香(一钱) 藿香(三分)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或大假吐泻,米饮下半钱。
安师传治小儿慢脾风药方,小儿众医不效,用此药痊好。
附子(炮裂,去皮脐) 木香(不见火,怀干) 肉豆蔻(洗) 生硫黄(用浆水黄者,赤者不用,其间夹石者须
去)
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冬瓜子四十九粒,水六合煎至三合,入药一钱,再煎至一合,为一服。治身冷汗出
至虚缓搐者。
长沙医者毛彬传\x银白散\x 治小儿胃虚,吐泻烦渴,成慢脾者。
干葛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山药 白扁豆(各半两) 半夏(一分,汤洗去滑,姜制成饼,炒黄) 糯米(一
合,淘洗,姜汁浸一宿,炒黄)
上件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生姜二片同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x醒脾散\x 治小儿吐泻,脾胃生风。
藿香叶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天南星(一个重七钱者,去心,入缩砂一钱、丁香一钱,在南星内上面,却用
南星心末封口,慢火焙熟,切碎)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入冬瓜子少许,同煎至三、五沸,温服。



<目录>卷第十

<篇名>慢肝风第三

属性:《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慢肝风歌∶
孩儿眼涩羞明目,春不宣兮夏不通,秋被毒风伤肺得,次传肝肾别寻踪。先调五脏患方退,退得肝风便有
功。盖为小儿元气壮,此名立号慢肝风。
此病肺与肝相克,见日眼不开,未出月有,有目肿者,或出血者。
《四十八候》慢肝风,羞日,目肿出血,宜\x甘胆汤方\x
甘草(一截,以猪胆涂炙)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泔调下。
《四十八候》云∶又欲去血,目涩不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