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温生姜汤研破二丸服之。量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四、五岁,腹内冷热不调,不能饮食。\x调气散方\x
白术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各三分)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或时下痢,腹痛,不能饮食。\x犀角散方\x
犀角(屑) 桂心 甘草(炙微赤,锉) 当归(锉碎,微炒) 黄连(去须) 人参(去芦头)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干姜(炮裂,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之,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冷热不调,肠胃滞结,壮热或时,两肋刺痛。\x赤茯苓丸方\x
赤茯苓(三分) 当归(锉,微炒) 芎 (各一分) 川大黄(锉碎,微炒) 鳖
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太医局\x和中散\x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泻泄,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六两) 白术(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锉。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冷热不调,暴泻注下。通心气,利小便。\x乌犀散\x
上用拣净车前子杵,罗为末。每服□□甘草汤下,不以时候。
张涣\x调中散方\x 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白茯苓 人参(去芦头) 木香(锉。各一两) 丁香 白术(炮) 大
腹皮(锉)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x益胃丹方\x 调冷热,和脾胃。
当归(洗,焙干) 木香 白术(炮) 沉香(炮。各一两) 白芍药 人参(去芦头) 蓬
莪术 缩砂仁(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至十五粒,点麝香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x三棱丹方\x 调冷热,消宿食。
京三棱(炮,乘热先拍破) 神曲 木香 半夏(生姜八两,同捣成膏,炒黄。各一两) 干姜(炮) 陈
橘皮(浸去白) 丁香 桂心(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生姜汤化下。
《刘氏家传》\x三台丸\x 治五脏寒热不调,或胪胀肠鸣而噫食,甚者呕逆,大便色变。服之令人大小
便调,长肌肉方。
大黄(煨) 前胡(各二两半) 硝石(别研) 葶苈(炒,别研如泥) 杏仁(去皮,别
研烂。各一两) 浓朴(姜制) 附子(炮,去皮) 细辛(去土及叶) 半
夏(汤洗,切,焙) 茯苓(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岁儿五丸饮下,以大小便调和止药。
《赵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泻痢不止,腹中疼痛。\x三圣方\x
黄连 干姜(炮) 甘草(炙。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二宜汤下。
《赵氏家传》\x人参丸\x 调气,治小儿饮食不消化,冷热不调方。
人参 木香 白术 蓬莪术 当归(细锉,炒。各半两) 白芍药(一分)
上件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空心,麝香汤下,米饮亦得。



<目录>卷第二十一

<篇名>胃气不和第九

属性:(脾胃附)
张涣∶婴儿饮乳,自不知饥饱,全在乳母存节。若见儿啼哭,定是乳母实时令儿饮乳。若啼哭未定,气喘
未调,使儿急饮乳,即儿气逆,乳不得下反致呕逆,甚则吐痢,成胃虚病。
钱乙论胃气不和,面 白,无精光,口中气冷,不思食,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
钱乙论胃虚冷,面 白,色弱,腹痛,不思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若下利者,调中丸主之。(方并见本门中。)
钱乙论气不和,口频撮,当调气。益黄散主之。(方见本门。)
《圣惠》治小儿冷伤脾胃,呕逆及痢,惊痫。\x人参粥方\x
人参(去芦头,半两) 白茯苓(三分) 粟米(半合) 麦门冬(一两,去心)
上件药都细锉。每服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诸药至七分,去滓,下米做粥食之。
《博济方》调中顺气补虚。\x木香散\x
草豆蔻(五个和皮用) 人参 茯苓 防风 藿香(各半两) 陈橘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