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薄荷汤下。

  《吉氏家传》活脾散 治小儿脾困成慢脾风。

  天南星(去皮) 半夏 白附子(各半分)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小者一字,用冬瓜子七粒、薄荷一片、酒少许,或入水少许,同煎。

  《朱氏家传》治小儿久病后,或吐泻生惊,转成慢脾后。

  蝎梢膏蝎梢(不以多少为细末一两,用新好者)上用石榴一枚,开作瓮子,去子,以无灰酒半盏调蝎末,入石榴,以盖子盖定,坐文武火上,时时搅动,熬成膏子,取出于放冷。每服一钱,用金银薄荷汤调下。急惊勿服。

  《朱氏家传》治小儿慢脾风,吐奶,霍乱,吐泻。

  丁香(一钱) 藿香(三分)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或大假吐泻,米饮下半钱。

  安师传治小儿慢脾风药方,小儿众医不效,用此药痊好。

  附子(炮裂,去皮脐) 木香(不见火,怀干) 肉豆蔻(洗) 生硫黄(用浆水黄者,赤者不用,其间夹石者须去)上等分,为细末。每用冬瓜子四十九粒,水六合煎至三合,入药一钱,再煎至一合,为一服。治身冷汗出至虚缓搐者。

  长沙医者毛彬传银白散 治小儿胃虚,吐泻烦渴,成慢脾者。

  干葛 人参(去芦) 白茯苓 山药 白扁豆(各半两) 半夏(一分,汤洗去滑,姜制成饼,炒黄) 糯米(一合,淘洗,姜汁浸一宿,炒黄)上件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生姜二片同六分,温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醒脾散 治小儿吐泻,脾胃生风。

  藿香叶 人参 白茯苓(各一钱) 天南星(一个重七钱者,去心,入缩砂一钱、丁香一钱,在南星内上面,却用南星心末封口,慢火焙熟,切碎)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入冬瓜子少许,同煎至三、五沸,温服。

  卷第十

  慢肝风第三《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慢肝风歌:孩儿眼涩羞明目,春不宣兮夏不通,秋被毒风伤肺得,次传肝肾别寻踪。先调五脏患方退,退得肝风便有功。盖为小儿元气壮,此名立号慢肝风。

  此病肺与肝相克,见日眼不开,未出月有,有目肿者,或出血者。

  《四十八候》慢肝风,羞日,目肿出血,宜甘胆汤方甘草(一截,以猪胆涂炙)上为末。每服半钱,米泔调下。

  《四十八候》云:又欲去血,目涩不开方。

  苍术不以多少入在胆中,线缚定,煮熟,将药气冲眼后,更嚼药,以汁咽,吐滓,尤妙。

  卷第十

  惊退而哑第四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

  通关散方上以天南星炮为末。每服婴孩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半钱,八、九岁一钱, 猪胆汁调下,令孩儿吃,咽入喉中便能言语。

  《集验方》治小儿惊退而哑,不能言语方。

  木通(锉) 防风(去芦) 川升麻 羚羊角(屑) 桂心(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上件药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少许,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集验》又方腊月牛胆酿天南星(不拘多少)上研细。每服半字,薄荷汤调下,临卧服。儿大者,服一字至半钱。

  卷第十

  惊退而筋脉不舒第五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惊风并退而汗不溜,筋脉不舒,不能行步。

  天茄散方茄种(见霜者,细切,焙) 附子(炮,去皮脐。各半两) 羌活(一分,焙)上为末。每服五七岁半钱,八九岁一钱。麝香酒调下,一日三服,疾愈即止。

  《赵氏家传》治小儿惊退后,手足挛屈,不能舒展方。

  羌活 芎 防风(去芦) 天麻 当归(微炒) 甘草(炙。以上各三分) 白附子(炮,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薄荷酒调下,日三,量大小加减。

  卷第十

  天第六《圣惠》论:夫小儿天 者,由脏腑风热,脾胃生涎,痰涎既生,心膈壅滞,邪热蕴积,不得宣通之所致也。此皆乳母食饮无常,酒肉过度,烦毒之气流入乳中,便即乳儿,遂令宿滞不消,心肺生热。热毒既盛,风邪所乘。风热相兼,触于心脏,则令心神惊悸、眼目翻腾、壮热不休、四肢抽掣,故谓之天 也。

  茅先生论:小儿生下有中天 者,心神不安,浑身壮热,手足抽掣,惊悸,眼目翻腾。此候因母饮食不常,酒肉过度,毒瓦斯入乳,宿气滞不消,心肺相搏,风热触于心脏,故有此候。治者,急进夺命散与吐下风涎(方见急慢惊风门中),然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与调匀气后,常服雄朱散(方见惊痫门中)夹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中)、健脾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服安乐。如见眼视、鱼口、鸦声、眼黑无光、指甲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