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钓星鬼也。喜以阴雨夜过飞鸣,徘徊人村里,唤得来也。是鸟淳雌无雄,不产,喜落毛羽于中庭,置入儿衣中,便使儿作痫必死,即化为其儿也。

  是以小儿生至十岁衣裳不可露,七、八月尤忌之。

  张涣论小儿痫疾最恶病。自古说痫止有三种,至晋唐间,神仙、名医、诸人方治讲究一切诸痫。

  《惠眼观证》痫病形候大抵数类,皆因积惊,过时而发,邪气传归心脏。每发时屈指如数物,良久眼直视,口嚼涎沫,腰背强直,忽然死,良久即苏。一日之中,常三五次发。其候手足逆冷是也。医者只作惊风治之,必难得痊。此病惊,邪气传入筋骨,以睡惊膏重下数口白涎(方见急惊风门中),次用朱砂膏(方见惊热门中),夹用去风药调理。如吐后或不说话无妨,为吐损心气。至来年此时,又恐再发,复下前件药即瘥。

  《吉氏家传》:痫有八候,前曰仆,后曰僵,昼曰阳,夜曰阴,骂人曰颠,笑人曰邪,一日十数次发曰痫,小年有此患曰呆。

  茅先生小儿初受痫病歌:浑身壮热腰背强,两眼瞪 是寻常。四肢抽掣多啼叫,时发时醒仔细详。

  又小儿痫病死候歌:四肢螈 脉还沉,身体如绵不暂醒,紧噤牙关难进乳,更兼腹满转虚鸣。汗出热来时又至,浑身壮热喜生惊,直饶便是卢医手,手足踪横也不停。

  《石壁经》三十六种惊风三发恶候歌:搐来三度便成痫,爱哭心中聚毒涎,曾被医人频为取,散入筋间病益传。(凤髓经》云:心脉传。)双眼有如羊未睡,四肢软弱不能安,(四十八候歌同此一句,乃云:口生白沫不堪言。《凤髓经》云此一句云:涎如脓白不能安。)涎生光泡无他事,却请医流仔细看。

  此始初失治,则便有此候。本法当散其风,须表之类。其目如羊眼,半开半合,手足皆软。若色光明,并睡易觉,即易治;若睡重,面无光泽,其睛不转者不治也。

  《凤髓经》此歌亦同,仍有注云:与白鹤丹(方见慢惊门中)、生银(方见急慢惊风门中。)《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惊风三发恶候歌一同。后云:此病惊风后,医人取散、惊涎入经络为痫。每发口生白沫如水泡光者,医得;若同碎点者难除。若要患痊,宜久服 丸,此药不吐不泻,只磨经络惊涎。( 丸方见本门中。)《本草》治小儿痫方。

  乌鸦(一枚,腊月者)上入瓦缶,泥煨烧,为灰饮下。

  《子母秘录》治小儿痫方。

  鳖甲(炙令黄色)上捣为末,取一钱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

  《子母秘录》治小儿痫方。

  刮青竹茹(三两)上以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一方只用竹沥一合,温与儿服之。

  孟诜治小儿痫疾方。

  牡鼠(一枚)上取腹大贪食者可,以黄泥裹烧之,细拣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与食之。勿令食着骨,甚瘦人。

  葛氏方治小儿方。

  卒得痫,刺取白犬血一枣许,合之,又涂身上。

  《葛氏肘后方》治卒得痫。

  钩藤 甘草(炙)上各二分,水五合,煮取二合。服如小枣大,日五夜三。

  《葛氏肘后》又方水银(小豆许)上先将水银安一瓷盏中,沉汤煮之一食久。服时勿大仰儿头,恐入脑。亦可以压切热矣。近世多不煮,只以纸裂过服。

  《葛氏肘后方》小儿百日病痫。

  蛇蜕汤蛇蜕皮(三寸,炙。《圣惠》用五寸) 钩藤 黄 细辛 甘草(炙。各二分) 大黄(四分) 蚱蝉(去足,四枚,炙。《圣惠》去头足) 牛黄(五大豆许)上八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合。百日小儿一服二合,甚良。《外台》:《备急》云:疗少小百二十种痫病,胸中病,若穷地无药,可一二味亦合,不可备用,然大黄不得阙。

  《葛氏肘后》小儿二十五痫。

  大黄汤方大黄 甘草(炙) 当归(各一两) 细辛(二分)上捣、筛,以一指撮着一升水中,煮取二合。一岁儿温与一合,日二,得下即愈。

  《葛氏肘后》江荔万病汤 主小儿痫方。

  当归 细辛 矾石(烧) 甘草(炙。各一两)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白蜜、鸡子。大分为五服,当日令尽,则大良。

  《葛氏肘后》疗小儿痫极方。

  茯苓 龙齿(各二分) 钩藤 芍药 黄芩(各一分) 甘草(半分) 蚱蝉(二枚,去翅足,炙) 牛黄(二大豆许)上捣,细研末,入竹沥一合研,候汤欲成下;以东流水二斗,银器煮金银各十两,取五升,入药煎取一升半,间乳细细与服。此疗未出月小儿,若大即加药。此方是张大夫家秘。

  《千金》龙胆汤 治婴儿出腹,血脉盛实,寒热温壮,四肢惊掣,发热大吐 者,若已能进哺,中食实不消,壮热及变蒸不解,中客人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