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硝石(二味各一两,并于沙石铫或银器内用文武火慢炒,溶令作珠子,无令火紧,太过即不中,须倾在纸上于冷收之,研细末,二味先成末乃妙) 莲花青皮 年久陈皮(炒干) 上等无石五灵脂(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豌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备小儿服食者,丸作麻子大,看大小加减之。二味配类,阴阳均平,有天地中和之气。可冷可热,可缓可急,治阴阳不调,冷热相制,荣卫差错,上下隔塞,心肾不升降,水火不交养;丈夫、女人、老幼、婴儿危证候,并可救治。但一点胃气在,服者无不获安。邪热炎上烦躁者,一服定;冷热攻注急痛者,并一服定。诸霍乱,吐泻水谷,汤药不住,一服定。

  大般吐逆,唇口青色,手足厥冷,脚转筋者,两服定。着热烦躁,昏塞倒地,不省人事者,两服省。只时下不得吃水。若泻利,不问赤白、冷热,量深浅与服;或非时吐泻,气痞,食不下者,每服三十丸,甚者五十丸,轻者二十丸。小儿十丸、十五丸;婴儿三丸、五丸;新生牙儿一丸、两丸,化破令服。小儿因惊成痫,发歇多日,变成虚风,或作慢惊者,五、七丸并服,两服定。慢惊本非风,胃气欲绝故也。若已绝即难救,亦得时暂生尔。若胃气稍在,虽困死亦可救也。大人亦然,但一切危急,不识证候并治之。此药不问神圣通灵,救人之宝,其色不定,随时变动,慎勿轻传。

  《张氏家传》六神丹 定吐泻方。

  丁香 木香 肉豆蔻(面裹炮熟) 诃子肉 使君子仁(各一分) 芦荟(二分)上件为细末。薄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粥饮吞下。

  《张氏家传》小儿惊风或吐或泻,脾困不进饮食或伤风,潮热或喘后出汗,宜服此调中六神散方白术 茯苓 甘草 藿香叶 草果子(各一分) 丁香(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紫苏、米汤煎下。应气不匀,疳泻痢,神妙。

  《张氏家传》治小儿吐泻紫霜丸方代赭石 陈皮(去白,巴豆肉半钱同炒干,巴豆不用)。木香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分) 肉桂(去皮不见火) 丁香(各半钱) 藿香叶(二钱)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小绿豆大。每服七粒,藿香汤吞下。吐泻,炙藿香、橘皮汤吞下。吐,煎枣子汤吞下。

  《张氏家传》治婴孩荣卫虚,脾胃弱吐泻,异功散方人参 白术 甘草(炙) 白茯苓 白扁豆 陈皮(去白。各等分)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庄氏家传》木香丸 治大人小儿吐利方。

  木香 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炼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米饮下。小儿量大小化服三、五丸。

  《庄氏家传》:小儿吐泻方。

  舶上硫黄 藿香上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生糯米泔水调下。

  《庄氏家传》羌活膏 治小儿吐泻不止,烦渴闷乱,欲成脾风,手足微搐。但非次发热不能辨认证候,请于一时中并服,随手有应。冬末春初最宜频服。(一方治小儿困惊,发热涎漱,累径痢病,因伤乳食吐泻后,气虚弱,精神昏倦,减乳食,手足厥冷,脉息微细,渐成慢惊,用药亦同。

  羌活 独活(各去芦头) 人参(切) 白茯苓(去皮切) 天麻(微炙) 干蝎 青黛(研。各一分) 脑麝(各半分。研) 水银 硫黄(各一钱。结砂子)上为未研匀,炼蜜丸皂子大,捏作饼子。五、七岁每服三饼,三、二岁二饼,一岁半饼、一饼。如身发热,煎荆芥乳香汤下。手足厥冷,人参生姜汤化下。家中旧传方有丁香,而无龙、麝、青黛。今所合去三物,亦不曾入丁香。三、二岁小儿每服止一饼,不敢多与,恐大寒也。若吐甚,煎丁香汤化下亦佳(欧阳行之所传方在前,少异)。

  《庄氏家传》秋深腹虚,吐泻无时,吃食微细,面目黄肿方。

  胡黄连 丁香 马牙硝 密陀僧 诃子(五分) 豆蔻(二个) 槟榔(一个) 麝香(少许)上为末,用蒸饼酒浸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陈米饮下,日三服。五岁五丸,止吐用楠木汤下,止泻用绿豆汤下。

  《庄氏家传》治吐泻方。

  丁香 白术(等分)上末,糊为丸粟大,米饮下十丸至十五丸,临时增减。

  《王氏手集》大白术散 治脾胃气虚,呕吐、泄泻;外热里寒,手足厥逆,昏困嗜卧,面色青白,下利清谷,不思乳食方。

  甘草(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个,生用去皮,破作八片)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盏,生姜二片,同煎至四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服。

  《王氏手集》治小儿吐逆,兼吐利不止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钱) 硫黄(半两,别研极细滑) 滑石(二钱,研如粉)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米饮调下,量大小与之。如泻,即用附子一枚重半两者,炮去皮脐为末;再用生姜汁捣成饼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将附子切焙,再捣罗为末。每吐兼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