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川连(二钱) 肥乌梅(四个) 南木香(三分)
净水浓煎,磨木香冲服。
\x雄黄锐散\x 治虫食肛狐惑证。
明雄黄 光桃仁 干苦参 正川连 青葙子(各等分)
为末,艾汁和匀如小指尖大,绵裹,纳入谷道中,日易之。
\x牛蒡根汤\x 治发汗不透,余毒在心包络,今瘥后昏沉,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
牛蒡根 净麻黄 川牛膝 制南星(各六钱)
上为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日三服。
\x牡蛎泽泻汤\x 治前证腰以下浮肿者。
左牡蛎 宣泽泻 甜葶苈 天花粉(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x黄龙汤\x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北柴胡(三钱) 炒黄芩 赤芍药 炙甘草(各二钱) 老生姜(三片) 大红枣(三枚为引)
水煎热服。



<目录>卷二

<篇名>伤风证治

属性:经曰∶风为百病之长,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否则天有八风,乘
虚感袭。又曰∶贼风虚邪,避之有时。贼风者,如立春日起,肝木王七十二日,西风为贼邪,金克木也;立夏
日起,心火王七十二日,北风为贼邪,水克火也;立秋日起,肺金王七十二日,南风为贼邪,火克金也;立
冬日起,肾水王七十二日,西南风为贼邪,土克水也;三、六、九、十二月,脾土每季王一十八日,东风为贼
邪,木克土也。此对冲之风,最能伤人,然中气足,腠理密者,始能无害。其所以受邪致病者皆怯弱之体,故
风邪得以乘之。或有不慎而感受者,顿然头痛鼻塞,呵欠喘急,身热脉浮者是也。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
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复有伤风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有潮热
多睡,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嗽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若伤风多泪,胁痛目肿而咳者,
兼肝证也;舌苦面赤,汗流而嗽者,兼心证也;面黄唇肿,少食恶心,兼脾证也;面白眶肿,上气喘急,为肺
本病也;嗽而腰疼者,兼肾证也。



<目录>卷二\伤风证治

<篇名>入方

属性:\x人参败毒散\x (人参无力措办者,不用亦可)
治小儿四时感冒,以及伤风咳嗽。凡咳嗽痰不应者,每日二服,不拘剂数,以痰豁为度。
官拣参(五分) 白桔梗 陈枳壳 正川芎 甘草 白云苓 川羌活 川独活 信前胡 北柴胡 北防风
荆芥穗(各一钱)
生姜一小片为引,水煎,热服。忌油。
脾怯者,倍云苓,加怀山、扁豆;脾肺寒者,倍云苓,加白术、怀山、藿梗;兼肝证,倍柴胡,加白芍,
微加青皮;兼心证,倍独活,加连翘、木通;兼脾证,加六曲、山楂、麦芽;兼肺证,倍枳壳,加北芥子;兼
肾证,倍独活。



<目录>卷二

<篇名>伤暑证治

属性: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
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
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暑。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虽病有不同,而
总由于暑。故其为病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治由冰炭,不可不辨也。
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凡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又或居深堂广厦,或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
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证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此以暑月受寒,虽名阴暑,即伤寒也。治
宜温散,五积散、清暑益气汤。不恶寒而发热者,人参白虎汤,热退后,用调元生脉散补之。
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此亦因暑受寒,寒邪
在内,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
阳暑者,藜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澡浴寒涧之内。其证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
脉洪滑,大便干结,小便赤痛者,白虎汤;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人参白虎汤;若眩晕者,生脉散;兼吐泻者,
薷苓汤。
凡治暑证,最当辨其阴阳寒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证,治宜清补如前。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呕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凉茶冷水,或息促气短,
无力以动之类,皆阳中之阴证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芍药。若虚寒甚者,
则舍时令而从证,附桂在所必用,切不可因
暑热之名,而执用寒凉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