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篇名>腹痛证治

属性: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凡病心腹痛者,有上中下三焦之别。上焦者痛在膈上,此
即胃脘痛也;中焦者在中脘,脾胃间病也;下焦痛在脐下,肝肾病也。然有虚实之分,不可不辨。辨之之法,但
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久病者多虚,暴病者多实;得食稍减者为虚,胀满畏食者为实;痛徐而缓,莫
得其处者为虚,痛剧而坚,一定不移者为实。虚实既确,则治有准则。
夫腹痛之证,因邪正交攻,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有冷有热,有虫痛,有食积,辨证无讹,而施治必效。
挟冷痛者,面色或青或白,冷甚者,面色暗淡,唇口爪甲皆青。此脾气虚寒之极,轻者当归散,重者烧脾
散,有吐泻者,保童丸。
挟热痛者,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宜四顺清凉散加青皮、枳壳;大便秘者,木香槟榔丸;大便调
者,芍药甘草汤。
食积痛者,口中气温,面黄唇白,目无精光,或白睛多,多眠恶食,大便酸臭。宜三棱丸,甚者消积丸,
下后六君子汤调之。
虫痛者,面白唇红,六脉洪大,心腹疼
痛,口中涎沫及清水出,腹内结聚成团,摸之梗起一条。小儿脾胃虚者,最多此证。宜乌梅丸。
凡腹痛喜手按及热熨者,为虚为寒,速宜温补;如手不可按者为实,速宜下之。



<目录>卷四\腹痛证治

<篇名>入方

属性:\x当归散\x 治腹痛有寒无热。
大当归(一钱五分) 南木香(五分) 青化桂(一钱) 大拣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x烧脾散\x 治伤生冷果菜,停积中焦,心脾冷痛。
黑炮姜(一钱) 紫浓朴(一钱) 草蔻仁(五分) 西砂仁(一钱) 六神曲(一钱) 老麦芽(一钱)
真广皮(一钱) 高良姜(五分) 炙甘草(一钱)
或丸,或散,或水煎,俱可。
\x保童丸\x 因伤风冷,食积肚疼,泄泻呕恶。
官拣参(切片,焙干) 漂白术(土炒) 紫浓朴(姜炒) 正广皮(酒炒) 白云苓(炒) 结猪苓(焙)
宣泽泻(炒) 藿香叶(焙) 公丁香(捣) 法半夏(焙) 白干姜(炒) 青化桂(去粗) 白蔻仁(炒)
杭青皮(醋炒) 肉豆蔻(煨) 南木香(屑) 炙甘草(各等分)
共焙燥为细末,神曲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米饮化下。
\x四顺清凉散\x 治挟热腹痛,面赤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
杭白芍(二钱) 白当归(一钱) 锦庄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净水煎滚,热服。
\x芍药甘草汤\x 此方无论寒热虚实,一切腹痛,服之神效。
白芍药(一根,重三钱) 粉甘草(一根,重二钱)
上二味俱要整的,用纸七重包之,水湿慢火煨熟,取起,杵烂煎汤服。寒月,略加肉桂数分更妙。
\x三棱丸\x 治食积胃脘痛、心腹痛、小腹痛、癖痛、虫痛。
京三棱(煨) 蓬莪术(煨) 半夏曲(焙) 小枳实(麸炒) 正川连(姜炒) 吴茱萸(泡)
正广皮(酒炒) 杭青皮(醋炒) 南木香(屑) 尖槟榔(炒) 川浓朴(姜制) 川楝肉(炒) 小茴香(酒炒)
共为末,神曲糊丸。量儿大小加减,米饮调服。
\x木香槟榔丸\x 方见卷三食积门。
\x乌梅丸\x 治胃冷,虫痛攻心,呕吐,四肢冷。
官拣参 川黄柏 北细辛 青化桂 川熟附(以上各六钱) 川黄连(五钱) 正花椒 大当归 黑姜
炭(以上各四钱) 肥乌梅(三十个,蒸,去核,收净肉,捣烂)
共为细末,酒蒸乌梅肉捣膏和药,少加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水送,每日二三服,以十分之一,
水煎服亦可。



<目录>卷四\腹痛证治

<篇名>腹痛简便方

属性:治一切胃痛胸痛腹痛腰痛,疼如锥刺,不可忍者,花椒不拘多少,研为细末,和少面粉,醋和成饼,贴于痛
处,上铺艾绒,用火灸之,疼立止。
一切腹痛,不问虚实寒热皆效。用小麦杆烧灰,地上出火毒,将布包之,滚水淋汁,一服立止。
一切疼痛,或寒或热,或积食,或积血,证莫能辨,药不能施,有起死回生之妙。用生姜一斤,捣烂,略
挤去汁,入锅内炒热,用布分作二包,先以一包熨痛处,冷即换热者,勿令间断。如姜已干,略加前汁拌之,
又炒又熨,痛止乃已。
凡小儿腹痛,摸其肚有一块梗起者,虫痛也,不须用药,惟令大人以手擦揉其块处,久久搓之,半日许,
其虫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