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失位之阴。夫伤寒以阳为主,四逆则有阴进之象,若用苦寒下之,必致阳益亏失,故用此方。
  
  甘草泻心汤
  治呃逆脉洪大,心火上奔,肺不得纳。
  炙甘草(二钱) 正川连(五分) 法半夏(一钱) 片黄芩(一钱) 官拣参(一钱) 白干姜(一钱)老生姜(一钱) 大红枣(五枚)净水浓煎,对人参汤服。
  胃寒呃逆,脉微细,干姜、半夏、丁香、柿蒂治之;若因失下,大便实者,小承气汤治之。
  
  玄参升麻汤
  治发咽痛。
  黑玄参(一钱五分) 绿升麻(一钱) 炙甘草(一钱)净水浓煎,热服。
  
  阳毒升麻汤
  治赤狂言,吐脓血。
  绿升麻(一钱五分) 真犀角(一钱) 鲜射干(一钱) 片黄芩(一钱) 官拣参(一钱) 炙甘草(八分)净水浓煎,对人参汤热服。
  阳证误温,当汗失汗,当下失下,或下早邪热入胃,或下迟热留胃中,皆致发 。赤者二方可治,紫黑必死。
  世有内伤发 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浮游于外,宜补以降之,此证人多不识。
  
  桃仁汤
  治狐惑声哑。
  光桃仁(二十粒) 槐花子(二钱) 陈艾叶(一钱) 大红枣(三枚)净水久煎极浓,空心热服。
  狐惑者,失汗所致,食少胃空,虫咬其脏,则上唇生疮为惑,虫食其肛,则下唇生疮为狐。其候齿燥声哑恶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舌上白苔,唇黑,四肢沉重,喜眠。服此须臾,以黄连犀角汤清之。
  
  黄连犀角汤
  服桃仁汤后服此。
  真犀角(三钱) 正川连(二钱) 肥乌梅(四个) 南木香(三分)净水浓煎,磨木香冲服。
  
  雄黄锐散
  治虫食肛狐惑证。
  明雄黄 光桃仁 干苦参 正川连 青葙子(各等分)为末,艾汁和匀如小指尖大,绵裹,纳入谷道中,日易之。
  
  牛蒡根汤
  治发汗不透,余毒在心包络,今瘥后昏沉,甚至手足搐搦,或寒或热。
  牛蒡根 净麻黄 川牛膝 制南星(各六钱)上为末。每服五分,好酒调下,日三服。
  
  牡蛎泽泻汤
  治前证腰以下浮肿者。
  左牡蛎 宣泽泻 甜葶苈 天花粉(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黄龙汤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北柴胡(三钱) 炒黄芩 赤芍药 炙甘草(各二钱) 老生姜(三片) 大红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卷二伤风证治
  经曰:风为百病之长,清净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否则天有八风,乘虚感袭。又曰:贼风虚邪,避之有时。贼风者,如立春日起,肝木王七十二日,西风为贼邪,金克木也;立夏日起,心火王七十二日,北风为贼邪,水克火也;立秋日起,肺金王七十二日,南风为贼邪,火克金也;立冬日起,肾水王七十二日,西南风为贼邪,土克水也;三、六、九、十二月,脾土每季王一十八日,东风为贼邪,木克土也。此对冲之风,最能伤人,然中气足,腠理密者,始能无害。其所以受邪致病者皆怯弱之体,故风邪得以乘之。或有不慎而感受者,顿然头痛鼻塞,呵欠喘急,身热脉浮者是也。盖肺主皮毛,风入皮毛,多为咳嗽,其指纹红紫而长,外感候也。复有伤风自利,腹胀而手足冷者,脾怯也,当与和脾而兼发散。有潮热多睡,气粗呕吐,乳食不消,大便黄白而嗽者,脾肺受寒,不能受纳而吐也。若伤风多泪,胁痛目肿而咳者,兼肝证也;舌苦面赤,汗流而嗽者,兼心证也;面黄唇肿,少食恶心,兼脾证也;面白眶肿,上气喘急,为肺本病也;嗽而腰疼者,兼肾证也。
  
  
  卷二 伤风证治入方
  
  人参败毒散
  (人参无力措办者,不用亦可)治小儿四时感冒,以及伤风咳嗽。凡咳嗽痰不应者,每日二服,不拘剂数,以痰豁为度。
  官拣参(五分) 白桔梗 陈枳壳 正川芎 甘草 白云苓 川羌活 川独活 信前胡 北柴胡 北防风荆芥穗(各一钱)生姜一小片为引,水煎,热服。忌油。
  脾怯者,倍云苓,加怀山、扁豆;脾肺寒者,倍云苓,加白术、怀山、藿梗;兼肝证,倍柴胡,加白芍,微加青皮;兼心证,倍独活,加连翘、木通;兼脾证,加六曲、山楂、麦芽;兼肺证,倍枳壳,加北芥子;兼肾证,倍独活。
  
  
  卷二伤暑证治
  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暑。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虽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为病有阴阳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