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调作二饼,贴于足心,以布扎之,过夜即愈。
  
  
  卷四舌病证治
  经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心,心主舌,在窍为舌。又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夫舌为心之苗,胃之根。小儿多生舌病,以心脾之积热也,故有重舌、木舌、弄舌、舌胎等证,宜辨其虚实而治之。
  重舌者,心脾有热。盖脾之大络,出于舌下,有热则气血俱盛。附舌根下,忽重生一舌而短小,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用蒲黄、黄柏末敷之。
  木舌者,心脾积热之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长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救,必致害人。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以碧雪散、竹沥调匀敷之。
  弄舌者,脾脏虚热,令舌络紧,时时舔舌,俗人称为蛇丝惊者是也。切勿以寒凉攻下治之,少与泻黄散服之,不效,四君子汤。或渴欲饮水,面无红赤色,此脾胃津液不足,不可误认为热,宜七味白术散。
  面黄肌瘦,五心烦热而弄舌者,此疳证也。须从疳证门参考,宜集圣丸。
  大病后精神困倦,饮食少思而弄舌者,凶候。盖气血两虚,精神将脱。速以十全大补汤挽救之。
  舌上黑苔,其热已剧,急以薄荷煎汤洗之。如舌转红色者,可治,凉膈散下之;洗不红者,不治。
  泄泻后舌上白苔,此津液不深,不能上潮于口,为虚热也。理中汤。
  
  
  卷四 舌病证治入方
  
  集成沆瀣丹
  方见卷一胎疾门。
  
  碧雪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泻黄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七味白术散
  方见卷三泄泻门。
  
  集圣丸
  方见卷三疳证门。
  
  十全大补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
  
  凉膈散
  治心脾有热,舌上黑苔。
  净连翘(一钱) 黑栀仁(六分) 锦大黄(五分) 薄荷叶(六分) 片黄芩(六分) 芒硝(五分)生甘草(四分)竹叶七片,灯芯十茎,水煎,临服加生蜜十匙对服。
  
  
  卷四 舌病证治舌病简便方
  治重舌木舌,肿满强硬,或疼不止,不能言语,宜用粗针线扎箸头上,刺患处,甚者数十刺为妙。只针舌尖及舌两旁,舌中心及舌下切不可针,犯之令出血不止。其刺出之血,以红色者毒轻,紫色者为重,黑色者最危。仍以蒲黄研末,擦舌上即消。舌或胀大肿硬,实时气绝,名为 舌( ,衫,入声。)用皂矾不拘多少,新瓦上以火 ,变红色为度,放地上候冷,研细搽舌上立愈。重舌木舌皆效。( ,蔽根之饰,谓如 之蔽大相上也)舌肿满不能出声,以梅花冰片研烂敷之;或以食盐、百草霜共为末,井水调敷即效。
  绊舌者,舌根下有筋一条,绊其舌尖,令舌短缩不能吮乳。细视之,明见舌根之下有筋如线,牵绊其舌。用针轻轻挑断之,挑时但挑此筋,不可误伤舌根,为祸不小。曾见愚妇以刀割断之,误伤舌根,流血不止而死。
  舌断能重生。用活蟹一只,炙干为末,敷之。此方至神至验。
  
  
  卷四齿牙证治
  经曰:天有列星,人有齿牙。又曰:手阳明之脉,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中。故知上牙属胃,下牙属大肠,齿属肾。凡齿生迟者,肾气不足也。盖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肾不足则髓亏,不能充乎齿,所以齿迟。宜地黄丸。
  上下牙床肿者,此手足阳明实热也。凉膈散为君,加知母、石膏、升麻为佐,频频含咽。
  重龈者,肾脏积热,附龈而肿痛也。以针刺去其血,用盐汤洗净,黄柏为末敷之,效。小儿有多食肥肉,齿牙臭烂不可近者,名为鼻息。此胃膈实热也,内服沆瀣丹,外以荆沥和姜汁含嗽。
  牙疳者,初作臭气,次则齿牙黑,甚则龈肉烂而出血,名为宣露。此由肾热,其气直奔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宜速治之。若上下唇破,鼻穿齿落者,名曰崩沙,气喘痰潮,饮食减小则不可治。内服沆瀣丹,外以如圣散敷之。
  梦中切牙,风热也。由手足阳明二经积热生风,故令相击而有声也。必在梦中者,风属阳,动则风行于阳,静则风归于里也。宣风散。
  切牙一证,惟痘疹见此为危候,余则皆无大害。亦有因病战栗鼓颔而斗牙者,治其本证,则自止也。
  牙齿落后不复生者,由于舌舔之故,其肉顽浓。用针刺去其血,以鼠骨散搽之,自生。
  
  
  卷四 齿牙证治入方
  
  六味地黄丸
  方见卷一胎疾门。
  
  凉膈散
  方见卷四舌病门。
  
  如圣散
  治小儿走马疳,并崩沙、宣露。
  用妇人尿桶中白垢,刮下,瓦上 至烟尽一钱,铜绿二分,麝香半分,共为末,先以蜡树叶浸米泔水洗净,后搽此药。
  
  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