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渐作脓,毒随脓化语无凶。或成空壳兼清水,毒瓦斯留连虑晚攻。
  凡痘疮自起发之后,血化为水,水化为脓,至此脓已成,毒已化矣。饮食如常,不亦吉乎!若当起发,壳中出清水,此气至而血不随也,治之当益其荣,宜四物化毒汤。
  或内含清水,平塌不起,此血至而气不随也,当益其卫,宜保元化毒汤。
  或窠囊浮肿,中含清水,如水泡之状,此气血俱虚,不能制毒,反为毒逼,渐变痒塌,治之当托其毒,固其荣卫,使无痒塌,以十全化毒汤主之。
  亦有饮食如常,六脏充实,若见空壳清水之证,虽能收敛,未免发为痈毒,不可不早治之。
  脓成毒化笑颜开,犹虑形生变证来。莫谓清安无个事,风云不测霎时灾。
  痘疮至成脓 ,此收功之时,手足常要和暖,过热过寒者,变也;人事常要安静,烦躁闷乱者,变也;六腑常要充实,忽吐利者,变也;声音常要响亮,忽喑哑者,变也;饮食要渐进,忽不食反作渴者,变也;色要苍蜡,形要饱满,忽灰白平塌者,变也;疮要安和,忽痒痛者,变也。或触风寒,或犯禁忌,或伤食,或误服汤丸,医者当详察其所因而治之。
  四肢温暖始相宜,寒热乘常势渐离。补泻无偏能谨慎,折肱端的信良医。
  凡痘疮手足常要和暖,不宜太热太寒,寒热太甚,则水火偏胜而残矣。假如病患六腑闭结,狂妄烦躁,口干作渴,其脉洪数沉紧者,实也,手足热,本病也。若手足冷,阳极似阴,谓之阳厥,下之勿疑,宜承气化毒汤。
  若曾经吐泻,其脉沉细微弱者,虚也,手足冷,本病也。若手足热,乃阴极似阳,谓之阴躁,宜补之,回阳化毒汤温之。
  养浆安静吉堪夸,战惕鸣牙祸必加。痛痒躁烦双足冷,纵教仙手枉喧哗。
  凡痘疮已成浆,或寒战,或切牙,单见一证者可治。盖寒战因疮出太甚,表虚而振振摇动者有之,宜养卫化毒汤。
  若切牙者,必肝火甚,其牙相戛而鸣也,宜清神化毒汤凉解之。
  若寒战切牙并作者,此阳脱神丧,不可治矣。若因疮痛由脓血绷急而胀痛者,宜导神化毒汤。
  若吐利而手足冷者,宜回阳化毒汤,方见前。更兼寒战切牙,闷乱烦躁痒塌者,不治。
  有脓有血毒归疮,端的其人正气强,莫遇中虚生吐泻,功亏一篑费治详。
  凡痘疮成浆之时,不宜吐泻。如吐而无物,恶证也。因冲任之火上冲于胃,直犯清道而逆出之,为不治。若吐而有物者,用养胃化毒汤和之。
  凡泄泻,视其所出之物何如:若色黄而臭,小便黄赤,热也,宜香连化毒汤;若泻出之物清冷不臭,小便清长,舌上无苔,寒也,宜理中化毒汤。
  如泻久不止,不论冷热,皆宜止之,通用理中化毒汤,吞豆蔻丸。方见前。
  若吐泻不止,手足厥冷,此脾胃之气将绝,急宜附子化毒汤。
  其有无时溏泄,手足和暖,饮食如常,虽治之不止,亦可言无事也。
  身外诸疮脓血成,咽喉自此贵宁清,反加呛水声音哑,咽烂喉穿鬼伴行。
  凡痘疮初出,失于调解,以致毒火熏蒸,喉舌生疮,又失于解毒,其疮稠密,然外疮未熟。至于养水之时,则先熟者又先靥矣。所以咽喉宜渐和平,声音清亮,饮食不难,此吉兆也。若当此时,饮水则呛,食谷则哕,甚者失声,此内疮糜烂,舌上成坑,咽门腐烂,肺管壅塞,以致呼吸皆废,饮食卒绝而死矣。亦有先本无疮,因误食辛热之物,或误投辛热之药,其后旋生是证者,可急用甘桔化毒汤。服药后,病退者吉,不退者凶。
  或咽门无疮而暴喑者,此少阴之血不荣于舌也,宜养心化毒汤。
  若有声而不清,此火毒乘于肺也,宜泻白化毒汤。中病即止,不中勿治。
  陷起平尖脚润红,窠囊饱满蜡浆充。自然气色咸如式,略见差池便不同。
  凡痘养浆之时,若平日中陷者尽起,顶平者尽尖,根脚红活,窠囊饱满,其色苍蜡,气如蒸豆,自然安吉。
  盖灰白虽为脓之正色,亦由气之不足,宜大补化毒汤。若因泄泻而灰白者,宜固本化毒汤。
  若其气腥臭,此有湿热,宜解其标,用解肌化毒汤,外以益元散薄敷疮上,勿令至于溃烂可也。
  正值成浆忽痒搔,用心调护莫辞劳。不分干湿皆凶候,能食神清福自高。
  凡痘至成浆,切防搔痒抓破,以泄其气。俗云抓破出血者吉,不出血者凶。殊不知起发之时,其疮未熟而内是血,抓破宜出血,若养浆之时,其疮已熟而内是脓,抓破有血无血,何足以定吉凶?大抵不宜作痒,如作痒而人清爽,自知其误抓破,或言其痒,欲人拊之者吉;若痒而闷乱烦躁,语之不听,禁之不止,摇头扭项,手足舞乱者,凶也。如其人清爽,搔痒不住者,当视其形体虚实,未曾吐泻者,宜四圣化毒汤;如元气素弱而有吐泻,宜参归化毒汤。又要看其抓破处,复灌成疮则吉,破而不灌,皮肉焦黑者,不可治也。
  正面将脓早破伤,依然肿灌复成疮。莫嗟败面留残喘,肿若消时愈断肠。
  凡视痘疮以正面为主,盖五脏精华,皆聚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