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者,在右多动,湿肿坠则重,虚肿坠则轻也。因证而治,自中病情矣。

  寒疝

  小儿平日过食生冷,或卧湿地,以致寒湿内蓄,阴结于内,气滞不行,为日已久深,复为风冷所束,水气所侵。故发时囊冷结硬,牵引小腹作痛,而成寒疝。初得之兼表者,以乌头桂枝汤主之;寒甚者,金茱丸治之如神也。

  湿热感寒疝

  小儿平素浓味过度,致生湿热。湿热之气下行,流入囊中,复触风寒,而疝气成矣。发时囊纵红肿,常常刺痛,当以乌头栀子汤服之即宁也。

  胎疝

  胎疝者,多因孕妇啼哭过伤,气结不散,蕴于胞中,令儿生下胞硬,疼痛无时。轻者用十味苍柏散治之,重者用金铃散或川楝丸最宜。

  阴肿

  阴器者,乃诸筋之总会也。因邪客于少阴厥阴之经,湿热之气,与风冷之气相搏,气不得通,故阴囊肿大者,乃邪气凝结也。总之,风盛多痒,湿盛多坠,热盛多疼。如外肾肤囊肿大,痒痛坠下,此风湿袭于下也,宜疏风五苓散主之。

  如外肾肤囊肿痛光亮,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故也,宜用加味五苓散,或导赤散主之。更有偏坠一证,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此因食积不化,湿气下行故也,宜加味守效丸服之最灵。

  小肠气

  小肠气一证,其受病与疝气等,亦因湿气在内,而寒气又束于外也。发时小腹胀控,睾丸痛引腰脊,上冲心痛而不肿是也。治宜分别形状,如引腰而痛者,宜加味香苏散温散之为宜;如上冲心气而痛者,加味失笑散主之;如小腹中有形如卵,上下往来,痛不可忍者,宜胡芦巴丸医之。

  淋证门

  总括

  小儿诸淋,皆缘风寒袭人,或因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溲溺无时,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令儿常常作痛。然必辨其为寒为热,为石为血,随证分别医治,则水道宣通,而淋自愈矣。

  寒淋

  小儿冷气,乘入胞中,致下焦受冷,遂成寒淋。其候小便闭塞,胀痛难禁,淋漓不断,小腹隐痛,须以五苓散倍加肉桂、小茴香,治之如神也。

  热淋

  膀胱蓄热,热淋成矣。小便不通,淋漓涩痛,以十味导赤散治之,有奇功也。如小腹胀满,引脐作痛,大便闭结者,急服八正散,莫少停也。

  石淋

  膀胱湿热,蓄积日久,而成石淋之证。致溲出如沙石之状,茎中疼痛。此病譬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白也。如轻者,须用葵子散主之,重则用八正散,可相从也。

  血淋

  血淋者,盖因心热伤于血分,热气传入于胞,日久则尿血同出,茎中不时疼痛。痛利者,须用小蓟饮主之,若茎中痛甚者,五淋散从而用之。

  头痛门

  总括

  小儿头痛之证不一,当分在表在里之别。如在里者,属内热熏蒸也;在表者,外感寒风也。如风寒外闭,法宜疏散之;内热熏蒸,以清解攻之。

  风寒头痛

  风寒头痛者,乃属太阳经受邪也。其候上及巅顶,下连额角之傍,不时作痛,恶寒无汗身体发热。法宜取汗,悉以清空膏主之。如痛甚者,于本方中加细辛;热盛便秘者,于本方中加大黄。

  内热头痛

  内热头痛者,属阳明胃经。因小儿肥甘无节,胃火上炎,故发时鼻干目痛,上至头,下至齿颊,疼痛无有定时。先清其火,用加味茶调散主之。如便闭,加入大黄攻之。

  腹痛门

  总括

  小儿腹痛,有四证焉。如食痛、寒痛、虫痛等因,又有停食感寒,相兼而痛也。须随证施治,寒则温中,食则消导,虫则安虫,停食感寒,则消散。宜详辨分明,其痛自除矣。

  食痛

  食痛者,皆因伤于饮食,积滞不化,以致心胃作痛。其候食入即痛,喜饮凉水,恶食腹满,吐酸便秘,先以小承气汤下之。若下后仍痛者,以香砂平胃散酌量尝之。

  寒痛

  寒痛者,多因小儿中气虚弱,复为风冷所乘,则脾经受寒,故不时腹痛。现证尿白爪甲俱白,面色青,喜饮热,腹满,或下利,宜理中汤温之。若四肢厥冷,兼属少阴,加附子煎服。

  虫痛

  虫痛者,因腹中虫动不安,故腹因作痛。其候面色乍青,乍赤,乍白,其痛时痛时止,时吐清涎。不可妄用攻下,当以安虫为主,其痛自止。新痛者,钱氏安虫丸主之;痛久不愈者,加减理中汤治之最合。

  内食外寒腹痛

  小儿内伤乳食,外感寒邪,遂致食寒凝结,腹中作痛。其候发热恶寒,腹痛,更兼恶食呕吐,而多啼叫不已者,以藿香和中汤可急煎服。

  黄胆门

  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