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慎之过也,一小儿衣服不可过暖,以养成儿体有抵抗外界之力量。寒则加衣,热则减衣,
总使寒热合度。过热则汗泄,而腠肤舒张,以致风邪易入,疾病乃生。更忌解脱衣裤当风,恐致感冒伤风。然
风日清和,园林等地,又当抱儿出游,以悦心目,兼得养气,俾儿易于生长,万勿将儿格置阴湿草地,不见风
日,致儿脾肾受寒湿,腹痛泻泄也。



<目录>

<篇名>药饵不可轻服论

属性:小儿之脏腑薄弱,百骸四肢均未长成,本不可轻与服药。盖草木气味不纯,金石之性更较霸烈,原非脾胃嫩
脆者所宜。况问切不能真确,焉能知疾病之所在。惟凭望色以追寻病能,细心诊察,始能证明病之地位及程度,
用历久的经验,临床以施治。毫疗厘千里,药饵岂易服哉。粗疏庸愚之辈,不明生理,不知病能,何能辨别虚
实寒热,欲其识症无差,用药无误,殆不易得也。故凡有微小的病症,为其父母者,切不可仓忙忧急。但令哺
儿之乳母,严戒油腻荤酒,使其乳汁清和,小儿吮其乳,肠胃先得清和,儿体的抵抗力量,立即回复。二三日
间,微小之病能,不药自然痊愈。俗云∶勿药为中医,旨哉斯言也。常见井市之人,不明生理,只知医药能治
病,而不知医药亦能加病。小儿偶有不活泼症象,即忙觅医服药。遇医之练达者,或不致误;庸愚者自以为是,
每以通套克消药,或治风疾的惊风药治之,是本无病之中生出有病,伐及无辜,病反加重。为父母者见其无效,
必再更医治疗,如此粗率,焉能遇见高手。惟有相与任意猜度,曰风、曰痰、曰惊、曰热,前服之药,性未行
开,后服之药继至。寒热乱投,杂乱无章,甚至日易数医,各为臆说,不同性之药叠进,刻不容缓。如是之治
病,小儿焉能有命也。嗟乎?药性各异,见识不同,娇嫩的肠胃,何堪此无情之药味,扰攘于腹中。不必病能
伤人,而医药即可以死之矣。况小儿之体质,与已长成熟的成年人不同,小儿的身体易实易虚。言虚者,正气
易于虚也;言实者,邪气易于实也。然邪成之实,必乘正气之虚。若罔顾正气之虚,惟逐邪成之实,其有不败
者几希。例如寒能伤营也,但温养阴营,风能伤卫也,惟辛调卫气,只使营卫和平而宣行,则客邪不攻而自散。
俾本身天赋之抵抗力,自行反抗而逐邪,则邪退而正气安。小儿之微细病象平复,自然反回其健康也。故药物之治疗,
必须细心详察,非用药物不能去病,始可择其不甚猛烈,与气血无大损伤者用之。不然者惟有不服药,待其体躬的响应,
得天然之抵抗,虽无显著之功效,而可以不生遗患也。



<目录>

<篇名>不经医对病服药之误论

属性:小儿气血未充实,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为其父母者,若不经心护持,大则夭亡,小则遗害终身,此
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世之为人父母者,一见小儿有病,亦知着急。但吝惜财物,不为延医疗治,
到药肆述病状以市药,与儿服食以望愈病。或无医药常识,不知生理,妄作聪明,仅据俗传之丹方,对症与儿服
药。如此之治疗疾病,焉能得到圆满的结果呢?况病有内伤外感之不同,虚实寒热之各异,今欲执一种之丹药,
治复杂不同之病症,凡稍有识者,必知其不能去病,而反添病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无是病,
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小儿之元气薄弱,抵抗的力量能有几何?无因受斯损伤,而变生不测,为父母者虽知
悔恨,亦何补于事实也。兹举数条不经医治,自行与儿服药之谬误于下,使为父母者知所戒惧,于不知不觉中,
保全小儿之生命,当不在少处也。常见有爱子者,因其黄瘦,无以为忧,辄以肥儿丸、保和丸之类,使之常服。
不知肥儿丸中苦寒克消之品甚多,服久能败元阳,能损胃气,欲其儿肥也,适足以瘦儿∶欲其保和者,适足以
违和耳。又如抱龙丸之类降痰清热药,亦不可轻服屡用。一富家之儿,每多痰饮,时或惊叫不安。每遇儿有病,
亦不论其何病,动以此丸一投而愈。彼时以为神丹,无此灵验,连续与服数十次。及儿长也则一无所知,凝然
一痴物而已。岂非暗损元神,寒品藉香味药入知觉神经
所致也。又如市售之保赤散及救急散等药,尤不可率尔与儿服用。该两种药均以巴豆霜为君,逐风降痰为佐,
其性猛烈无比,服之在上可立吐,在下可立泻。以之治儿停食痰积,偶一服之,去病甚快,尚无大害。若常服
之,较前诸药祸害尤甚。至对于有外感及时令传染之 痧痘疹等温病,更绝对的为禁剂。一经误服,温毒外感
立即内陷,症成不救。虽再服神丹,亦莫能使已内陷之外感温毒,再行复出于外也。盖保赤散、救急散,治内
伤症及急惊风,或痰火实症则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