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相易,勿令间歇。
\x飞龙夺命丹\x 治疮毒、发背、脑疽等证。
真蟾酥(干者,酒化) 轻粉 枯白矾 寒水石 铜绿 乳香 没药 麝香 朱砂(各六钱)
蜗牛(四十个,另研,如无、亦可)
上,各为末。入蟾酥、蜗牛,或加酒少许、糊丸绿豆大。每服一二丸,温酒或
葱汤下。重者,外用隔蒜灸法。



<目录>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篇名>时毒

属性:〔薛〕小儿时毒,因感四时不正之气,致鼻面耳项或咽喉赤肿,寒热头痛,甚者
恍惚不宁,咽喉闭塞,状如伤寒,五七日间亦能杀人。脉浮数者邪在表,脉沉涩者
邪在里,在表用葛根牛蒡子汤,在里用栀子仁汤,表里俱病者犀角升麻汤,甚则宜
砭,及用通气散宣泄其毒,旬日自消。若不消而欲作脓者用托里消毒散,欲收敛者
用托里散,若咽肿不能言、头肿不能食者,必死。
\x通气散\x 治时毒 痛,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玄胡索 猪牙皂荚 川芎(各一钱) 藜芦(五分) 羊踯躅花(三分)
上为细末。用纸捻蘸少许 鼻内取嚏,为效。
\x犀角升麻汤\x 治风热,口唇、颊车连牙肿痛。
犀角(镑,二钱) 升麻 防风 羌活 川芎 白芷(各五分) 黄芩 甘草(各一钱)
白附子(四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x栀子仁汤\x 治时毒肿痛,大便秘结。
郁金 枳壳(麸炒) 升麻 山栀仁 牛蒡子(研碎,炒) 大黄(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蜜水调服。
\x葛根牛蒡子汤\x 治时毒肿痛。消毒解热。
葛根 管仲 甘草 江西豆豉 牛蒡子(半生半炒,研碎。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目录>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

<篇名>流注

属性:〔薛〕小儿流注,乃气流而滞,血注而凝,元气不足之证也,或因闪跌堕伤,或
因肝火气逆,或因六淫内侵,或因脾虚食积,或因禀赋所致,结于四肢节HT ,患于
胸腹腰臀,或结块,或漫肿,或作痛,悉用葱熨之法,须固元气为主。闪跌者和血
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芦荟丸,食积者四味肥儿丸,药能对证,未成自消,已成自溃。
若脓成不溃者,元气虚也,先补而针之,庶使毒瓦斯不致内攻,气血不致脱陷。若脓
出而反痛者,气血虚也,用八珍汤。作呕少食者,胃气虚也,用四君子汤。欲呕不
食,或腹作胀者,脾气虚也,用六君子汤。口噤搐搦者,气血虚极而变症也,十全
大补汤。内热晡热,阴血虚也,四物、参、 、白术。表热恶寒,阳气虚也,十全
大补汤。热来复去,或昼见夜伏,昼伏夜发者,虚热也,当大补元气。若色赤肿起
而脓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脓清,或脉洪大,寒热发渴,及不受补者,皆不可治。
\x健脾渗湿饮\x 治疮疡初起, 肿作痛,或湿毒下注,或环跳穴痛。
人参 白术 苍术 防己(酒拌) 黄柏(炒) 川芎 陈皮 当归 茯苓(各五分) 木瓜(不
犯铁器) 柴胡稍 甘草(各三分)
上,姜水煎服。如三五剂不退,加桂少许,酒煎亦可,小便涩、加牛膝,身痛、
加羌活。
\x和血定痛丸\x(一名黑丸子) 治流注、膝风,或闪跌瘀血,肢节肿痛,服之自消。若溃
而发热,与补药兼服,自效。
百草霜(五两) 赤小豆(半斤) 川乌(炮,一两五钱) 白蔹(八两) 白芨 南星(炮。
各二两) 芍药 当归 牛膝(各五两) 骨碎补(四两)
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x神效葱熨法\x 治流注结核,或骨痈鹤膝等证。先用隔蒜灸,若余肿尚存,用此熨之,
以助气行血,散其壅滞,功效甚速。又治跌扑损伤,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也。
其法、用葱细切、捣烂、炒热,频熨患处,冷则易之,如鹤膝风,兼服大防风汤
而愈。
\x隔蒜灸法\x 治流注及痈疽、鹤膝风、等证。每日灸二三十壮,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
灸至痛,其毒随火而散,盖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法,有回生之功。其
法用大蒜去皮,切三文钱浓,安患处,用艾壮于蒜上灸之,三壮、换蒜复灸,未
成即消,已成者亦杀其毒,如疮大,用蒜杵烂、摊患处,将艾铺上烧之,蒜败再
易。如不痛,或作脓,或不起发,及疮属阴证者,尤当多灸,凡疮不痛、不作脓、
不起发者,皆气血虚也,多主不治。惟患在头面者,不宜多灸。论中婴儿灸法,
见疔疮。
\x如圣饼\x 治流注及一切疮疡,不能消散,或溃而不敛。
乳香 没药 木香 血竭 当归(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