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涩,
面赤闷乱,钱氏云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痘发热)下之。《百问方》用香苏饮,吐加半夏、茯苓、白芍。泻
加白术、茯苓。烦躁呕吐渴泻者,亦热也,白术散(渴)最当,紫草木香汤亦可。
\x理中汤\x
人参 白术 干姜 白茯苓 甘草节(各等分)
上 咀。用水一盏,煎五分,不拘时服。如恶寒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每帖二钱半。
\x香苏饮\x 治小儿痘疹作泻。
香附子 陈皮 紫苏 川芎 甘草 白芷(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三钱,生姜葱白煎,或白水煎。泻加白术、茯苓,呕加茯苓、白芍药。
\x紫草木香汤\x 治痘出不快,大便泄利。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术(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一方,无甘草。
上锉散。入糯米百粒,水煎服,每帖三钱。紫草能利大便,白术木香佐之。脾气虚者加人参。
\x人参胃爱散\x 治痘疮已发未发,吐泻不止,不思饮食,或吐逆等证。
人参 藿香 紫苏 甘草(炒) 丁香 茯苓 木瓜(各等分) 糯米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初发热,自利而吐者,黄芩加半夏汤主之。更详审吐利所出之物,如吐酸水者,利色黄或青绿者,其气臭者,
皆热也。若吐清痰之水,利下清白不臭,未可作热治之,乃内虚也,四君子汤加诃子肉及益黄散(脾)。一云∶痘欲出
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挟宿食也,四君子汤加砂仁、橘红,或中和散,有宿食者,用紫霜
丸(癖)。发热时吐泻不止,身热口渴者,四苓散加黄连、淡竹叶煎服(五苓)去桂是也。
\x黄芩加半夏汤\x
黄芩(一钱半) 甘草(炙,一钱) 白芍药(酒拌晒九次,三钱) 半夏(汤泡七次,二钱) 生姜(一
钱) 大枣(二枚)
上锉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渴、去半夏,加枇杷叶去毛炙二钱,芦根、茅根、各三钱。
\x中和散\x 治中焦停寒,或夹宿食。
浓朴(一钱) 白术(八分) 干姜(四分) 甘草(三分)
上锉细。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水煎,稍热服。
起胀灌脓时吐利并作,宜急治之,胃寒者益黄散、理中汤,胃热者黄芩半夏汤调四苓散。
靥后吐泻,亦分冷热,冷者亦宜益黄、理中辈,热者四苓散、竹叶石膏汤(痘渴)加橘皮,或竹茹汤亦可。
\x竹茹汤\x
橘红 半夏 白茯苓 黄连(姜炒,各一钱) 甘草(五分) 竹茹(一团) 葛根(一钱五分)
上,水一钟,生姜三片,煎五分,不拘时温服,分二帖。
\x和中汤\x 虚吐不止。即镇胃止吐汤加人参。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 白术 半夏(各八分) 陈皮 藿香 砂仁(各一钱)
上,用生姜水煎服。
\x藿香正气散\x 治初热干呕。
藿香 紫苏 大腹皮 陈皮 桔梗 甘草 茯苓 半夏 浓朴 白芷
上,姜枣煎服。
凡疮痘已经大吐大泻之后,上下俱脱,即当用大补之剂,纵有他证,皆以虚论,
庸医每罔顾人元气,用药克削,而致夭枉者,滔滔皆是,可恨也!



<目录>集之五・心脏部三\痘疮(中)

<篇名>吐逆

属性:胃为水谷之海,上通乎咽,内而不出,如初发热有吐逆之证,此火邪犯胃,其气上逆,治之则易,若自出现以
至收靥有是证者,乃疮集于咽门,攻于胃脘,吞咽不利,治之则难。由于不知预解咽喉之法,渐变为失音呛水,而
不可救矣。初虞世云∶痘疮吐逆,无痰益黄散(脾)。有痰二陈汤(大科痰饮),或橘皮半夏汤。不止者加丁香(胃
寒者、宜之,胃热、宜加芦根茅根枇杷叶黄连)。若吐而泻者,亦宜益黄散及陈氏木香散、异功散。
吐而身热烦渴,腹满喘,大小便涩,面赤者,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痘发热)。〔薛〕前证,若手足并冷,渴
饮热汤,或腹作痛,中气虚寒也,宜用益黄散。手足不冷,吐逆痰涎,中气虚弱也,宜用橘皮半夏汤。手足并热,热毒
壅滞也,宜用导赤散。口干,饮乳不彻,胃经气热也,宜用竹茹汤。吐逆不乳,或吐乳酸秽,此脾气
虚而乳食停滞也,宜枳术丸。如初发热,暴吐不止,此火气上逆也,茱连散主之。
\x茱连散\x
黄连(半两) 吴茱萸(二钱)
上二味,同炒,研细末。每服半钱,生姜汤调服。
\x橘皮汤\x
橘皮(半留白,半去白,炒,二钱) 半夏(一钱) 白茯苓(一钱半)
上锉细。加生姜五分,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x橘皮汤\x 治呕吐不止,饮食不入。
陈皮 生姜(各一钱) 人参(五分)
上,水煎,作三四次服之。
\x橘皮半夏汤\x
橘皮 半夏(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