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目录>卷四

<篇名>耳目鼻口舌齿咽喉

属性:人身九窍。取象于泰。眼耳与鼻。各两窍对。阴数为偶。三偶坤外。口及二便。各一窍系。阳数为奇。三奇干内。
外坤内干。是为泰卦。天地生人。精微广大。然皆中正。非为诞怪。按卦核形。病从兹逮。耳窍属肾。其病聋聩。或火
或虚。肝邪同害。目为肝窍。病最难制。多半属火。兼由风戾。亦或内虚。间因寒滞。肿痛为轻。甚则障翳。泪出羞明。
隐涩多蔽。鼻之发窍。 主于肺。肺金受邪。鼻塞而闷。清涕常流。时或发嚏。鼻衄鼻疮。肺热莫泄。(叶去声)鼻渊鼻

病兼脑治。唇口属脾。热甚则碎。口疮口糜。相连为害。齿本骨余。病来则 。疳溃烂龈。肾脾肝惫。舌乃心苗。掉弄
舌碍。湿食胎生。火热黑缀。重舌木舌。皆属危殆。至若咽喉。呼吸气会。喉癣喉痹。喉鹅喉闭。种种恶症。最宜审谛。
伤人性命。瞬息之际。泻火逐痰。乃其要剂。或渴或燥。肿痛相继。犹为轻候。清之便解。诸症在上。汇为一派。凡有
病者。急治无怠。分经析症。勿俾败坏。若前后阴。下部是隶。别为疏论。聿分疆界。



<目录>卷四\耳目鼻口舌齿咽喉

<篇名>耳病原由症治

属性:巢元方曰。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小儿肾脏盛而有热者。热气上冲于耳。津液壅结。即生脓汁。亦有因
沐浴水入耳内。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结成热。亦令脓汁出。皆谓之 耳。日久不瘥。即变成聋也。红蓝花散。
刘完素曰。耳者心肾之窍。肝胆之经也。心肾主内症。若其人精血不足也。肝胆主外症。若其人风热有余也。或聋
聩。细辛膏。或虚鸣者。通鸣散。禀赋虚也。总治六味地黄丸。或胀痛。菖附散。或脓痒者。菖乌散。邪气客也。总治
柴胡清肝汤。若因肾肝疳热。六味丸、芦荟丸、并用。若因热积内热。四味肥儿丸。若因脾经郁热。加味归脾汤。若因
肝经怒火。加味逍遥散。若因乳食膏粱积热。加味清胃散。其药皆令乳母小儿同服。不可 于治外。不惟闭塞耳窍。
且恐变生他症。延留日久。遂成终身聋聩。盖外治方。只可治腑症之轻者。若系肝经风热血燥元虚等症。必根据前方论内。
服各宜之药。或外治以收脓湿亦可。



<目录>卷四\耳目鼻口舌齿咽喉

<篇名>目病原由症治

属性:薛己曰。目者。白睛属肺。黑睛属肝。瞳人属肾。上下胞属脾。两 属心。内 又属膀胱。五脏五色。各有所司。
心主赤。赤甚。心实热也。导赤散。赤微。心虚热也。生犀散。肝主青。青甚。肝热也。泻青丸。淡青。肝虚也。地黄
丸。脾主黄。黄甚。脾热也。泻黄散。淡黄。脾虚也。异功散。目无精光。及白睛多。黑睛少者。肝肾俱不足也。地黄
丸加鹿茸。
昼明夜暗者。阳气衰弱也。冲和养胃汤。凡赤脉翳膜从上而下者。属足太阳。东垣选奇汤。从下而上者。属足阳明。局
方流气饮。盖翳膜者。风热内蕴也。邪气未定。谓之热翳。邪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于内。邪气既升。谓之陷翳。宜
用升发。佐以退翳药。上眼皮下出黑白翳者。属太阳寒水。从外至内者。属少阳风热。从下至上绿色者。属足阳明及肺
肾合病也。疳眼者。因肝火湿热上冲。脾气有亏。不能上升清气。故生白翳。睫闭不开。眵泪如糊。久而脓流。遂至损
目。宜益气聪明汤、茯苓泻湿汤、及四味肥儿丸。目闭不开者。因乳食失节。或过服寒凉。使阳气下陷。不能升举也。
柴胡复生汤。若胃气亏损。眼睛少力而不能开。补中益气汤。暴赤肿痛。肝火炽盛也。龙胆泻肝汤。多泪羞明。心肝积
热也。生犀散。风沿烂眼者。肠有积热也。清胃散。时时作痒者。脓溃生虫也。用点药紫苏膏。眼睫连札者。肝经风热
也。柴胡清肝汤。若生下目黄壮热。二便秘。不乳。面赤眼闭。在胎时。感母热毒也。儿服泻黄散。母服地黄丸。若肢
体面目爪甲皆黄。小便如屋尘色者。难治。又有痘疹后余毒未尽。上侵于目者。肾肝虚也。滋阴肾气丸。前症皆当审治
于母。兼调其儿。其外障。宜保命羚羊角散、龙胆饮子。其内障。宜泻肝黄连汤、局方菊睛丸。雀盲。宜复明散。通睛。
宜汤氏牛黄丸。眼白多。宜山茱萸丸。



<目录>卷四\耳目鼻口舌齿咽喉

<篇名>鼻病原由症治

属性:圣惠方曰。肺气通于鼻。若肺为风冷所伤。冷随气乘于鼻。故流清涕。宜圣惠菊花散。盖津液
涕唾。得热则干燥。得冷则流溢也。
张兼善曰。小儿肺脏雍滞。有积热上攻于脑。则全脑热。犀角升麻散。肺脏有热。津液干燥。
亦令无涕。木通散。其鼻中 肉。宜千金方。
张涣曰。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